[发明专利]气垫体坐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7472.3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4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羅枝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合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3/16 | 分类号: | A47C3/16;A47C27/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崔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垫 坐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气垫体坐垫装置,详而言之为一种利用使用者的重量压挤坐垫,使其内部能充气或排气,并达到降低使用者臀部与坐垫之间的温度的气垫体坐垫。
背景技术
为了追求生活与运动的舒适感以及安全性,在众多产品里会加装气垫装置,而气垫基本原理是将一个注满压缩气体的气囊置于物品里,且气囊就如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可吸收震荡,而且不易破裂或压扁,还能提供额外避震和承托力,一般最常得知气垫装置的应用皆是用于鞋子上,为了配合不同的运动动作或减缓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伤害,气囊大小和摆放位置极为讲究,通常脚弓和前掌部份都较为受力,所以需要较大的气垫做承托,而有些运动鞋甚至备有全脚面气垫,使得人走在崎岖的路面上、长途徒步或激烈运动动作时更为舒适安全。
然而现今除了鞋子具有气垫装置外,相关业者已经将气垫装置应用于一般生活用品上,例如:椅子的椅垫、坐在臀部下方的坐垫或是背包的背带等,以拓展气垫的应用范围,但,并不是装设于鞋体内的气垫就可被装设于一般生活用品上所使用,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271427「循环换气之鞋体气垫结构」,是在揭示一种循环换气的鞋体气垫结构,其主要为一设有气囊、充气结构以及换气管的气垫本体,其中该充气结构内的气体可流向气囊或换气管内,并借由单向阀防止气体回流,而该充气结构另设有一进气管以供气体流入充气结构内;当踩踏充气结构时,因换气管上设有一管径较小的颈部,故气体会先流入气囊内,待气囊逐渐充气涨大而气压增加时,充气结构的气体才会流向换气管,并由换气管前端的数个气孔喷出,以达到循环换气的效果。
根据上述「循环换气之鞋体气垫结构」所说,装设于鞋子内的气垫本体一般皆会和足面同形状,以完全符合人体脚掌,而且此气垫本体以利用后脚跟踩踏的方式踩压充气结构,吸取外界空气进入至气垫的气囊内,使气囊充填空气至涨大的程度,提供穿鞋者能舒适行走或运动,但,此种气垫并无法应用于坐垫上,因人体作于坐垫,气垫并无法配合臀部的形状做弹性缓冲,以达到舒适的乘坐,且人们因为乘坐时身体坐姿连带臀部的重心位置皆不相同,并无法利用单一边的臀部持续上下压挤充气结构充气。故,此「循环换气的鞋体气垫结构」的气垫并无法有效适用于坐垫或其余生活上的用品。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利用许多时间投入研究相关知识与方式,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且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历经多次实验与测试,而终于发明出一种「气垫体坐垫装置」,以改善鞋体内的气垫无法有效应用于坐垫上,且无法配合人体臀部的形状达到舒适乘坐的效果,以及方便乘坐者充气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鞋体内气垫以及充气结构无法有效应用于其它生活用品内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气垫体坐垫装置,其可利用身体重量,并配合臀部的压挤,以提供乘坐者舒适乘坐,且可降低臀部与坐垫间的温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气垫体坐垫装置具有二个实施状态,其中:
本发明第一实施状态的气垫体坐垫装置,其包括有一气垫组、一充气囊、至少一进气阀及至少一出气阀,其中:
该气垫组包括有一支撑部及数个气囊,数个气囊设于支撑部的一侧,且气囊与气囊间具有间隙,而气垫组外周侧包覆有一软垫层,又软垫层与各气囊之间的间隙形成一通气空间;
该充气囊组设于气垫组的下方,而另设有一支撑板于充气囊底端,又位于充气囊的周围另设有数个弹性件,该弹性件一端抵顶气垫组底面,另一端则抵顶支撑板;
该至少一单向进气阀贯设于充气囊,使其外面空气借由单向进气阀充填入充气囊内;
该至少一单向出气阀贯设支撑部并一端连通各气囊间的通气空间,另一端则连通充气囊,使其充气囊内的空气单向流通至通气空间。
本发明第一实施状态的气垫体坐垫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有下列技术特征:
1.该软垫层对应使用者臀部范围的一面为一可透气的透气段,而其余为非透气段。
2.该坐垫本体设有透气段的一面呈弧凹状。
3.该软垫层内充填有棉絮、泡棉或海绵。
本发明第二实施状态的气垫体坐垫装置,其包括有一气垫组、数个充气囊、至少一单向进气阀及至少一单向出气阀,其中:
该气垫组包括有一支撑部及数个气囊,数个气囊设于支撑部的一侧,且气囊与气囊间具有间隙,而气垫组外周侧包覆有一软垫,软垫与各气囊之间的间隙形成一通气空间;
该数个充气囊组设于气垫组底端,而位于充气囊底端组设有一支撑板,又介于支撑板与气囊组之间另设有至少一杆件,该杆件分隔数个充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合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欣合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7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