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升机环量控制尾梁的狭缝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7644.7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4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春;杨卫东;张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13/28 | 分类号: | B64C13/28;B64C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升机 控制 狭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狭缝宽度实时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控制直升机无尾桨反扭矩系统的环量控制尾梁的狭缝宽度,该装置还可以广泛应用于需要通过单个旋转动力输出装置对多个相似机械结构进行精确的位置或角度控制。
背景技术
无尾桨反扭矩系统是一种应用于单主旋翼式直升机的新型反扭矩系统,用于平衡主旋翼产生的反扭矩和进行航向控制。与传统的反扭矩系统常规尾桨相比,无尾桨式反扭矩系统结构更加简单,因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无尾桨反扭矩系统无暴露于空气中的高速旋转部件,因而直升机起降时地面人员更加安全,低空飞行时直升机自身更加安全,同时,产生较小的噪音。
无尾桨反扭矩控制系统通过环量控制尾梁产生用于平衡直升机主旋翼的反扭矩的大部分侧向力,环量控制尾梁是中空的管形零件,是一种特殊的直升机尾梁,与用以支撑常规尾桨的尾梁不同,环量控制尾梁的尾端不需要安装尾桨,且能产生用于平衡反扭矩的侧向气动力。环量控制尾梁在工作时内部充满较高压的空气,空气从其沿轴向切开的长缝喷出后沿尾梁外壁流动并加速同样沿尾梁外壁流动的旋翼下洗流,在尾梁开缝一侧形成低压,从而形成指向开缝一侧的气动力。尾梁开缝的大小对产程的气动力以及消耗的功率非常敏感。
目前,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优化环量控制尾梁的方法还不成熟,且计算方法需要通过试验数据修正,计算结果需要通过试验数据验证,因此,通过试验研究环量控制尾梁性能与狭缝宽度是个重要方法。我国对环量控制尾梁的试验研究尚且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方便快捷有效的试验手段研究狭缝宽度对环量控制尾梁整体性能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无类似的研究或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升机环量控制尾梁的狭缝控制装置,该狭缝控制装置对环量控制尾梁的壁体所开设的狭缝配置狭缝导流片,狭缝导流片在蜗轮蜗杆直线推拉机构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狭缝,从而控制实际开缝的大小,采用本装置进行试验可以进行大量的狭缝宽度对侧向力影响的试验而不需重复加工大量的环量控制尾梁,大大节约时间、经费。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直升机环量控制尾梁的狭缝控制装置,包括呈中空状的环量控制尾梁,该环量控制尾梁的壁体开设狭缝,所述狭缝配置有狭缝导流片,该狭缝导流片能够覆盖住狭缝,平行于狭缝长度方向的狭缝导流片的一端与环量控制尾梁的壁面定位连接,另一端则与蜗轮蜗杆直线推拉机构的输出端固定;所述蜗轮蜗杆直线推拉机构通过推拉机构支撑座安装在环量控制尾梁的壁面,该蜗轮蜗杆直线推拉机构包括外壳,外壳与推拉机构支撑座固定,且外壳内安装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相啮合的蜗轮、蜗杆,且蜗杆与电机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同时蜗轮蜗杆机构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直线推拉组件与狭缝导流片连接;所述狭缝导流片在蜗轮蜗杆直线推拉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开合狭缝。
所述狭缝导流片通过铰链与环量控制尾梁定位连接;或者所述狭缝导流片通过橡胶片与环量控制尾梁定位连接,该橡胶片与狭缝导流片连接成一体;或者所述狭缝导流片采用薄钢板制作而成,且该采用薄钢板制作而成的狭缝导流片与环量控制尾梁的定位连接端设置成柔性弯折状。即本申请狭缝导流片1可以采用带铰链的形式,也可以将薄钢板弯折叠合使其根部较柔软,或者根部是橡胶然后与薄钢板胶接的形式。
狭缝导流片安装在环量控制尾梁的外壁,而蜗轮蜗杆直线推拉机构则安装在环量控制尾梁的内壁。
所述直线推拉组件为螺杆;所述螺杆分别与蜗轮以及狭缝导流片螺纹配合连接,且螺杆与蜗轮同轴设置,同时螺杆通过非转保持件置于外壳内。
所述非转保持件包括挡板,该挡板与外壳固定;所述螺杆的一端呈扁平设置,所述挡板开设有与螺杆的扁平端相适配的扁平通孔,所述螺杆的扁平端穿过扁平通孔放置。
所述螺杆通过导流片固定片与狭缝导流片连接,该导流片固定片与螺杆螺纹配合连接,且导流片固定片与狭缝导流片胶接成一体。
所述蜗轮蜗杆直线推拉机构至少为两组,其中一组蜗轮蜗杆直线推拉机构的蜗杆一端与电机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则与余下的各组蜗轮蜗杆直线推拉机构的蜗杆通过联轴器串联。
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装置进行试验可以进行大量的狭缝宽度对侧向力影响的试验而不需重复加工大量的环量控制尾梁,大大节约时间、经费;
2、在沿狭缝长度方向上布置多个蜗轮蜗杆直线推拉机构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较均匀的控制狭缝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76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特定3跳路径的虫洞检测方法
- 下一篇:荧蒽系高分子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