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筒冷却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7998.1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彬;李洁;贾源;姬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工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筒冷却机。
背景技术
高效回转圆筒冷却机是有色金属冶金生产中选用率较高的常用设备。高效回转圆筒冷却机用来冷却焙砂及其他类似细粉、颗粒状高温物料,安装在焙烧炉的下游,承接流态冷却器排出的约550℃焙砂或直接焙烧炉排出的约900℃高温焙砂。目前的圆筒冷却机,其基本结构是一个侧放的圆筒,圆筒承接流态冷却器排出的约550℃焙砂或直接焙烧炉排出的约900℃高温焙砂,圆筒的下半部浸没在水池中,利用齿轮传动,转动圆筒,对物料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的圆筒冷却机具有以下缺点:生产能力低,筒体大而长,冷却效率低,传动功率大,在水池中开放操作,大量水汽弥漫,生产环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面积大、冷却效率高且尺寸小的圆筒冷却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多个冷却间室,所述多个冷却间室均位于所述筒体内且每个所述冷却间室均分别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相连,所述筒体内形成有冷却通道以对所述多个冷却间室制冷;和断续螺旋带,所述断续螺旋带位于所述冷却间室内且由所述进料口向所述出料口延伸以推动物料由所述进料口向所述出料口移动,其中,所述断续螺旋带包括第一断续螺旋带和与所述第一断续螺旋带相连的第二断续螺旋带,所述第一断续螺旋带与所述进料口相连且所述第二断续螺旋带与所述出料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筒体内设置有冷却通道和多个冷却间室,冷却通道用于对多个冷却间室内的物料进行制冷,每个冷却间室内均形成有第一断续螺旋带和第二断续螺旋带。其中,第一断续螺旋带与第二断续螺旋带相比,第一断续螺旋带具有较小的螺旋角和较宽的螺旋叶片。由此,第一断续螺旋带提高物料的输送速度,避免了物料在临近进料口的一端积料,提高进料速度。第二断续螺旋带降低物料的输送速度,增加了物料在冷却间室内的冷却时间,提高了物料的冷却效率。提高了圆筒冷却机的使用性能和工作效率,节省时间,降低成本。结构简单,效果好。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任意相邻的所述冷却间室之间以及所述冷却间室与所述筒体之间均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冷却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所述筒体为圆柱形筒体且所述冷却间室为扇形冷却间室或圆形冷却间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所述冷却通道内通入冷却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还包括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其中,所述出水管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所述冷却通道内设有多个隔水挡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所述第一断续螺旋带的螺旋角为40°-50°且所述第二断续螺旋带的螺旋角为55°-7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所述第一断续螺旋带的螺旋片的宽度为250mm-400mm且所述第二断续螺旋带的螺旋片的宽度为150mm-22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所述筒体的直径为800mm-3150mm,所述筒体的长度为5000mm-13500mm。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的筒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的筒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的一个冷却间室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的第一和第二断续螺旋带的分布示意图;和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冷却机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7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线成组型动力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仿大理石涂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