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复合混凝土桥梁墩柱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8337.0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0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曾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凯铭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复合 混凝土 桥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桥墩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复合混凝土桥梁墩柱结构。
背景技术
在许多工程作业中,譬如说立交桥和高架桥,桥墩柱的应用都是很广泛的。桥墩柱结构在桥梁结构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最主要的承重结构之一。桥梁上每天要通过很多车辆,小到私家车,大到载重货车,所以安全问题是人们很注重的要素之一。而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桥墩柱,其承压强度和抗拉程度就是很关键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复合混凝土桥梁墩柱结构,该发明不仅抗压强度高,而且抗拉扯能力强。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复合混凝土桥梁墩柱结构,它包括钢管和钢管内外分别浇筑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柱和外层混凝土,所述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柱内的钢筋有纵向钢筋和箍筋,所述的纵向钢筋至少有四根,并且沿钢管的轴向均匀排列,所述的箍筋至少有四根,并且沿钢管的径向排布,套在纵向钢筋外并将纵向钢筋连在一起。主要的承压结构为内层钢筋混凝土柱,内层钢筋混凝土柱内有纵向钢筋,增强了其的抗压能力。纵向钢筋外套有箍筋,便于固定纵向钢筋。内层钢筋混凝土柱和外层混凝土之间有钢管,增强了其的抗拉扯能力。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外层混凝土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的高强度复合混凝土桥梁墩柱结构半径的1/10。高强度复合混凝土桥梁墩柱结构的主要承压结构是内层钢筋混凝土柱,外层混凝土也能起到承压作用,但是其主要是保护钢管,所以不易太厚。
所述的外层混凝土成圆形,且与钢管同轴。圆形是大多数桥梁桥墩的选择,从美学上来讲,其很美观。
所述的外层混凝土成椭圆形,且其长轴与短轴的交点与钢管的圆心同点。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椭圆形截面的最大抗弯惯性距比比圆形截面大,因此在达到相同应力的情况下椭圆截面可比圆截面小,从而节省了混凝土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内混凝土内内嵌有钢筋架,增强了桥梁墩柱的承压强度。
2、内外混凝土之间设置有钢管,增强了桥梁墩柱的抗拉能力。
3、将外混凝土设置成椭圆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原材料,达到节约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外混凝土为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混凝土为椭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纵向钢筋;2、钢管;3、内层钢筋混凝土柱;4、外层混凝土;5、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强度复合混凝土桥梁墩柱结构,它包括钢管2和钢管2内外分别浇筑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柱3和外层混凝土4,内层钢筋混凝土柱3内的钢筋有纵向钢筋1和箍筋5,纵向钢筋1至少有四根,并且沿钢管2的轴向均匀排列,箍筋5至少有四根,并且沿钢管2的径向排布,套在纵向钢筋1外并将纵向钢筋1连在一起。外层混凝土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的高强度复合混凝土桥梁墩柱结构半径的1/10。外层混凝土4成圆形,且与钢管2同轴。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高强度复合混凝土桥梁墩柱结构,它包括钢管2和钢管2内外分别浇筑的内层钢筋混凝土柱3和外层混凝土4,内层钢筋混凝土柱3内的钢筋有纵向钢筋1和箍筋5,纵向钢筋1至少有四根,并且沿钢管2的轴向均匀排列,箍筋5至少有四根,并且沿钢管2的径向排布,套在纵向钢筋1外并将纵向钢筋1连在一起。外层混凝土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的高强度复合混凝土桥梁墩柱结构半径的1/10。外层混凝土4成椭圆形,且其长轴与短轴的交点与钢管2的圆心同点。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凯铭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凯铭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8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