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氰霜唑和唑菌胺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8885.3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5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奉武;纪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24 | 分类号: | A01N47/24;A01N43/5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氰霜唑 唑菌胺酯 杀菌 组合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唑菌胺酯和氰霜唑进行复配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农作物真菌病害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又称吡唑醚菌酯,化学名称N-[2-[[1-(4-氯苯基)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属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阻止细跑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干扰细胞能量供给,使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唑菌胺酯具有良好的保护、治疗、内吸传导和耐雨水冲刷性能,且杀菌广谱,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同时能够对作物产生积极的生理调节作用。其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安全友好。
氰霜唑(Cyazofamid)化学名称4-氯-2-氰基-5-对甲基苯基-咪唑-1-N,N-二甲基磺酰胺,属于咪唑类杀菌剂。氰霜唑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是细胞色素bc1中Qi抑制剂,不同于甲氧基丙烯酸酯(是细胞色素bc1中Qo抑制剂)。对卵菌所有生长阶段均有作用,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或敏感的病菌均有活性,具有一定内吸和治疗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对作物、人类、环境安全,但长期单一使用,难免会使病菌对其产生抗药性。
上述两种药剂由于长期单独使用,容易导致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造成药效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用药量大大上升,喷洒周期缩短,并且使用效果差,增加了成本,大量农药的使用,使得病菌抗性更加严重,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农产品的药物残留也增大,影响到人类、动物等的健康和正常生存,将唑菌胺酯与氰霜唑进行复配使用防治农作物病害,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由唑菌胺酯和氰霜唑进行复配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通过复配起到增效作用,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可用来防治藻菌纲等真菌在葡萄、黄瓜、番茄、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上产生的霜霉病、疫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有较好的作用。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氰霜唑、唑菌胺酯的重量、有效成分的重量等,均指的是折百后的重量,即有效物质的重量。
本发明的含氰霜唑和唑菌胺酯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组成为氰霜唑和唑菌胺酯,所述的唑菌胺酯和氰霜唑的重量比为,唑菌胺酯∶氰霜唑=50∶1~1∶50。
作为优选,所述的唑菌胺酯和氰霜唑的重量比为,唑菌胺酯∶氰霜唑=10∶1~1∶10。
其中,该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
该组合物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加入助剂及赋形剂,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的生产工艺可制成所需剂型。
该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上的真菌病害,用于防治葡萄、黄瓜、番茄、马铃薯上的由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疫病病害,所述的真菌可以为藻菌纲等真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唑菌胺酯和氰霜唑两种杀菌剂进行复配,复配的组合物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较单剂有明显的提高,减少了用药量和用药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而且品种间的结构相差较大,复配组合物的应用有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该杀菌组合物,可用来防治藻菌纲等真菌在葡萄、黄瓜、番茄、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上产生的霜霉病、疫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以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唑菌胺酯与氰霜唑不同配比的复配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实验方法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CTC值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增效作用,小于80时是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时具有相加作用。
具体方法如下:
取配好的药液置于100ml 50-60℃PDA灭菌培养基中,摇匀,倒入直径60mm的灭菌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后,分别移接生长一致、直径为4mm的菌饼,以加入等量相应溶剂的灭菌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每处理设3次重复。放入2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8天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菌率、EC50、CTC等相关参数,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纯生长量=菌落平均直径-菌饼直径(0.4cm)
抑菌率=[(对照纯生长量-处理纯生长量)×100/对照纯生长量]×100%
毒力指数TI(B)=标准剂A的EC50/B剂的EC50*100
实际毒力指数ATI(AB)=A的EC50/AB的EC5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88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教练车车轮轨迹显示方法
- 下一篇:磁感应流量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