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0589.7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6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高须俊之介;野末大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H01Q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何欣亭;李浩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
背景技术
存在设置于电子设备内的类型的天线。这种类型的天线追求小型化/薄型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具有竖直设置于地平面的直立元件与迂回元件的天线装置的原理。另外,作为具体的构造,例如专利文献2中示出具有片式天线(chip antenna)的天线装置。片式天线具有电介质基体和配置在电介质基体上的发射电极。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由加工板状的金属而形成的发射板构成的天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46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6/134701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590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于天线,抑制特性的变差并且追求进一步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提供抑制性能变差并且小型化的天线。
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天线的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在该基板表面设有由导体图案构成的接地图案以及供电图案,以及
元件部件,配置在上述基板上并由弯曲的金属板材(板金)构成,
上述元件部件具备:
立起部(立上げ部),从上述供电图案相对上述基板立起,
并行部,从上述立起部的前端弯曲并且板面向着上述基板的表面而与该表面并行地延伸,以及
返回部,从上述并行部弯曲并返回上述基板的表面,
上述基板在上述表面具备:与上述返回部相接并从该返回部进一步延伸的、由与上述接地图案及上述供电图案不同的导体图案构成的延长图案。
在本发明的天线中,与供电图案连接的天线元件,除由元件部件的金属板材构成的立起部、并行部及返回部以外,还利用由基板表面的导体图案构成的延长图案构成。利用元件部件的立体构造抑制发射性能的变差,并且通过用基板表面的导体图案形成天线元件的前端部分,缩小立体部分的容积,作为整体进行小型化。
这里,在上述本发明的天线中,优选上述元件部件具备垂直面并行部,其从上述立起部的中途弯曲,形成与上述并行部大致垂直的板面而与上述表面并行地延伸。
垂直面并行部作为与上述的由立起部、并行部、返回部及延长图案构成的天线元件不同的第2天线元件起作用。垂直面并行部从立起部的中途弯曲并延伸,配置于并行部与基板表面之间的区域。因此,可有效利用该区域的空间。另外,通过垂直面并行部形成相对并行部大致垂直的板面,可抑制垂直面并行部与并行部之间的干涉。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依据本发明,实现抑制特性的变差并且小型化的天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天线的一实施方式的第1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天线的一实施方式的第2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天线的一实施方式的第3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天线的一实施方式的第4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1~图4所示的天线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1~图4所示的天线的元件部件的第1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1~图4所示的天线的元件部件的第2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1~图4所示的天线的元件部件的第3立体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天线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11是示出图9所示的天线的频率特性的图表。
附图标记说明
1 天线;11 基板;111 接地图案;112 供电图案;113 延长图案;12 元件部件;121 立起部;122 并行部;123 返回部;124 垂直面并行部;125 接地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天线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图4示出从互不相同的角度观看天线1的外观。
图1~图4所示的天线1是用于以3个频率频带收发电波的多频带天线。天线1工作在包含第1谐振频率的频带、包含比第1谐振频率高的第2谐振频率的频带、以及包含比第2谐振频率高的第3谐振频率的频带。第1谐振频率、第2谐振频率及第3谐振频率在例如假设为无线LAN的情况下,分别为约2.5GHz、约5.2GHz及约5.8GHz。天线1具有在较宽频带中的收发功能。例如,第2谐振频率及第3谐振频率覆盖无线LAN中的5GHz带。
天线1具备基板11和配置于基板11上的元件部件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未经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05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