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轴两端加工定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0756.8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栗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两端 加工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加工定位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可使曲轴两端面的中心孔或螺栓孔精准定位的曲轴两端加工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曲轴是发动机的重要传动部件,如果发动机工作时曲轴旋转不平衡,则会导致发动机出现振动等现象,因此必须保证曲轴两端面的中心孔同心及螺栓孔和信号安装孔的位置精度。
现有技术中,在加工曲轴两端面的中心孔或螺栓孔时,加工工具只能先加工曲轴的一端,翻转曲轴重新装夹定位后再加工另一端。曲轴翻转后会造成二次定位误差,影响两端面孔的位置精度,而位置精度降低会造成曲轴装配困难或导致曲轴旋转不平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轴两端加工定位机构,该机构可以实现曲轴装夹一次即可完成其两端面的中心孔和螺栓孔的加工,保证两端孔的位置精度,并且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曲轴两端加工定位机构,它包括支撑架、旋转轴、从动板、曲轴固定装置,其中:
支撑架能固定于地面上,带有竖置的工作面;
旋转轴水平设于支撑架的工作面的中部;
从动板竖置,固定于旋转轴上且靠近支撑架的工作面;从动板上固定设有用于将曲轴夹紧并竖向固定的固定机构;从动板上还设有用于保持曲轴的位于旋转轴上方的那一端面在曲轴随旋转轴于竖向平面内旋转180゜前、后位于同一高度上的轴向定位块;从动板与支撑架间还设有用于对从动板随旋转轴旋转后进行固定的从动板限位机构;
所述从动板上,于旋转轴的上下两侧,分别水平向相隔地设有竖向延伸的高度调节槽,所述固定机构和轴向定位块均固定在高度调节槽内。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压紧机构;其中:
固定块水平设置且固定端固定于从动板的高度调节槽内,另一端为自由端;固定块的自由端带有上下方向通透的V形槽,V形的开口朝向与从动板相平行,曲轴的外周面与V形槽的两槽面同时相切;
所述压紧机构位于固定块的自由端的外侧,其里侧带有竖向的压紧平面,能与曲轴外周面相切;压紧机构上带有用于调整压紧机构与固定块的自由端间的距离以使压紧平面与曲轴外周面相切的紧固装置。
作为紧固装置结构的具体化,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螺杆和螺帽,压紧机构设有长圆孔,螺杆限位于长圆孔内且可与长圆孔滑动配合;螺杆的固定端固定在从动板上,另一端穿过长圆孔与螺帽相配合。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所述固定机构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旋转轴的上下两侧。
作为对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销棒为独立体,与销孔组的销孔相适配;
所述销孔组包括水平延伸的三只销孔:其中一只为支撑架销孔,设于支撑架的工作面上;其余两只为第一销孔与第二销孔,均为通孔,第一销孔与第二销孔相对于旋转轴对称分布,分别设于当曲轴竖置时其一个端面分别位于上方、下方时,从动板上的与支撑架销孔相应的位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固定机构的设置,对曲轴起到竖置固定的作用,保证了曲轴加工时不会随意晃动,轴向定位块的设置可以保证曲轴在竖向平面内旋转180°前、后两个端面位于同一高度上,从动板限位机构的设置可以保证从动板精确的旋转180°;并且固定机构和轴向定位块设置于高度调节槽内,可根据不同轴颈、长度的曲轴调整二者在从动板上的高度位置;
2、固定块设有两个,且曲轴的外周面与固定块的V形槽的两槽面同时相切,即是使曲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V形槽内,并用压紧机构压紧固定,进一步保证了曲轴端面在加工时曲轴不会随意晃动;
3、由销棒和销孔组组成的从动板限位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发明解决了曲轴的两端面的中心孔或螺栓孔加工时不同心问题。
本发明适用于对各种曲轴端面进行加工时,实现对曲轴的定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从动板3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块51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分别为图4的仰视图和左视图;
图7为固定块51、压紧机构52和紧固装置53的位置关系、联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压紧机构5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图10为轴向定位块6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07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