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豆浆机煮浆方法及防糊豆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3510.6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4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宁;王振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23C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浆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品的熬煮方法及实现该熬煮方法的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豆浆机煮浆方法及防糊豆浆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豆浆机煮浆的方法一般包括加热装置对浆液进行加热的过程和浆液防溢出的控制过程,加热装置对浆液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时间后,浆液面碰触防溢电极,加热装置关断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浆液面下降,加热装置打开再对浆液进行加热,如此反复,直至浆液煮熟。然而,此种煮浆方法为间断性加热方式,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出现浆液煮不熟的情况,影响豆浆的口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煮熟豆浆、豆浆口感醇香的豆浆机煮浆方法及现实该煮浆方法的防糊豆浆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豆浆机煮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煮浆方法包括排浆控制过程和浆液检测过程,浆液分N次排入煮浆桶内,N≥2,每次向煮浆桶内排入浆液量V,加热装置对每次排入煮浆桶内的浆液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煮浆方法设有排浆时间t0,该排浆时间t0决定每次向煮浆桶内排入的浆液量V。
其中,所述煮浆方法通过检测浆液温度T的变化,控制每次排浆的实际时间。
其中,所述煮浆方法设有限制温度Te,在所述的浆液检测过程中,所述的浆液温度T达到所述限制温度Te,则再次向煮浆桶内排浆。
其中,所述的限制温度Te为97℃。
其中,所述的煮浆方法设有限制时间te,每次煮浆的时间在限制时间te内,超过te则进行排浆动作;并且,所述浆液达到限制温度Te的时间小于所述的限制时间te。
其中,所述的煮浆方法设有限制时间te,每次煮浆的时间在限制时间te内,超过te则进行排浆动作。
其中,所述的煮浆方法设定分界温度T0,若T< T0,则加热装置对浆液进行连续加热,若T≥ T0, 则加热装置对浆液进行间歇加热。
其中,所述的分界温度T0为85℃。
一种防糊豆浆机,包括制浆部件、煮浆部件及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豆浆机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煮浆方法。
本发明的煮浆方法设有排浆控制过程和浆液检测过程,制得的浆液分N次排入煮浆桶内,每次排入的浆液量V相对总体积较少,浆液受热均匀,每向煮浆桶内排一次浆,进行一次熬煮,使得浆液熬煮更充分,避免出现浆液无法煮熟的现象,进而影响豆浆的口感,又因浆液在煮浆桶内受热均匀,也避免了浆液因受热不均而出现糊底的现象,而且,每次向煮浆桶内排入的浆液少,浆液受热产生的泡沫也少,在煮浆的过程中,产生的泡沫消失,使得豆浆煮熟后即可排出饮用,免去等待消泡的过程。
本发明煮浆方法可适用于煮熟不同的豆料浆液,提升浆液的香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本发明煮浆方法的豆浆机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作为实现本发明所述煮浆方法的豆浆机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制浆部件、煮浆部件及电控部件(未示),所述煮浆部件包括煮浆桶4及设置在煮浆桶4下部的加热装置9,煮浆桶4的上部设置防溢检测装置7及温度检测装置8,该防溢检测装置7用于检测煮浆桶4内浆液面的变化,防止煮浆过程中浆液溢出煮浆桶4。该温度检测装置8用于检测煮浆桶4内的温度变化,进而检测浆液的温度变化,判断浆液是否煮熟。所述的制浆部件包括料斗1、粉碎装置2和电机3。粉碎装置2设置在料斗1的下部,对料斗1内的物料进行粉碎,在本发明中,粉碎装置可以是一组静、动磨头,电机3驱动该动磨头转动,此处,该组磨头可以是石磨、金属磨或其他研磨组件。该粉碎装置2的下部可设置叶轮,搅拌浆液并为浆液的输出提供动力。粉碎装置2与煮浆桶4之间设置输浆管5,制得的浆液通过该输浆管5输入煮浆桶4内。
本实施例中,该煮浆部件还包括过滤装置6,该过滤装置6是过滤筐或其它的过滤部件,该过滤装置6设置在煮浆桶4的上部,料斗1内的浆液通过输浆管5流入过滤装置6内,经过该过滤装置6过滤的浆液流入煮浆桶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3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