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EDTA为碳源包覆改性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4454.8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8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姣;吴锋;洪亮;陈实;孙境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C01B25/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李爱英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edta 碳源 改性 磷酸 正极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EDTA为碳源包覆改性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方法,属于化学电源材料和锂离子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大、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重量轻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源的有力竞争者。常见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镍钴锰三元材料(LiNi1-x-yCoxMnyO2)和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LiMPO4,M=Mn、Fe、V等)。其中,聚阴离子型磷酸铁锂(LiFePO4,LFP)的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价格低廉,但存在电子离子导电性差、锂离子扩散系数低和大电流放电特性较差等缺陷。同为聚阴离子型结构的磷酸钒锂(Li3V2(PO4)3,LVP)的理论能量密度达500mWh/g,相比LFP具有更高的电子离子导电性、理论充放电容量及充放电电压平台,且在4.8V的高充电电压下仍能保持稳定结构,因此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更具有应用前景。
但磷酸钒锂也同样具有磷酸盐正极材料共有的缺点,即电子导电率低。需要对磷酸钒锂进行材料改性。目前,磷酸钒锂的改性方法主要有碳包覆、金属氧化物包覆和金属阳离子掺杂,其中又以碳包覆改性方法最为常见。如Jiawei Wang等人采用LiH2PO4为磷源和锂源、V2O5为钒源,聚乙二醇作为碳源,通过固相反应得到碳包覆的Li3V2(PO4)3/C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在1C的充放电倍率下容量保持在110~120mAh/g。此外,蔗糖、麦芽糖、聚苯乙烯、柠檬酸也可用于该材料的碳包覆改性中。
四乙酸乙二胺(EDTA)是一种螯合剂,具有六个配位原子,能和碱金稀土元素和过渡金属等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络合物,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中可作为络合剂,但目前没有将EDTA作为碳源,对磷酸钒锂进行包覆改性,制备得到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采用EDTA为碳源包覆改性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将锂源、钒源、磷源和EDTA混合后,加水研磨得到固液混合物,经两次烧结得到采用EDTA为碳源包覆改性磷酸钒锂正极材料。所述方法合成温度低、煅烧时间短,得到的采用EDTA为碳源包覆改性磷酸钒锂正极材料颗粒细、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高,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EDTA为碳源包覆改性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将锂源、钒源、磷源和EDTA混合后,加水研磨得到固液混合物;
其中,所述锂源、钒源、磷源、EDTA和水的用量,为Li:V:P:EDTA:水=(3.0~3.3)mol:2mol:3mol:(0.8~1.6)mol:(400~600)ml;
(2)将固液混合物移至密封容器中,在70~90℃反应8~15h,得到前驱体;
(3)将前驱体在300~400℃烧结3~5h,自然冷却后得到预处理材料;
(4)将预处理材料在700~850℃烧结6~10h,自然冷却后得到黑色固体,所述黑色固体为采用EDTA为碳源包覆改性磷酸钒锂正极材料。
其中,步骤(1)中,所述锂源、钒源和磷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常规材料,优选所述锂源为氢氧化锂、碳酸锂、醋酸锂、硝酸锂、氟化锂或草酸锂;所述钒源为五氧化二钒或偏钒酸铵;所述磷源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或磷酸铵。
步骤(3)、(4)中,烧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如氩气、氦气或氮气。
优选步骤(1)中,将锂源、钒源、磷源和EDTA混合后,滴加加入水进行研磨,得到均匀的固液混合物。
优选步骤(4)中,将预处理材料研磨后,在5~15MPa压实5~10min,得到厚度为0.5~1cm的实心片,然后进行烧结。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44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