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压式按键组件及移动通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4746.1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安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06 | 分类号: | H01H13/06;H04M1/2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丁建春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压式 按键 组件 移动 通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及应用于该移动通讯设备中的侧压式按键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备防水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及应用该通讯设备中的侧压式按键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移动通讯设备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例如,手机、小灵通、掌上电脑等,使用者对移动通讯设备应用场所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例如,希望便携式移动通讯设备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然而,侧键处的防水一直是移动通讯设备设计中的一个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侧压式按键组件和移动通讯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压式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固定按键的外壳和与按键接触的开关弹片;按键包括按压元件和弹性元件,按压元件包括按压部和抵靠部,外壳设置开口和挡臂,按压元件的按压部露出开口,弹性元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弹性抵接挡臂,第二端部将抵靠部朝向外壳施加压力使按键与外壳无缝接触。
其中,按键进一步包括套设在按压部上的密封环,密封环位于抵靠部和外壳之间。
其中,弹性元件为弹簧。
其中,弹性元件的第二端固定设置于按压元件中。
其中,弹簧的第二端部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与按压元件的抵靠部连接。
其中,挡臂上设置导引部,导引部引导弹性元件的第一端安装至挡臂并将其锁定在导引部中。
其中,按键进一步包括加强件,按压元件包括自抵靠部开设的凹部,加强件包括嵌设至凹部的嵌入部,接触部凸出设置于加强件上。
其中,加强件进一步包括固定部,外壳进一步包括与固定部对应设置并用于紧固固定部的卡持部。
其中,密封环粘结至抵靠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侧压式按键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侧压式按键组件设置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的一端与外壳的挡臂弹性抵接、另一端将按压元件的抵靠部朝向外壳施加压力使按键与外壳无缝接触,即便使用该侧压式按键组件的移动通讯设备不慎跌落水中也不会自侧键处进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侧压式按键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述侧压式按键组件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侧压式按键组件的按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按键的立体拆分图;
图5是图3所示按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侧压式按键组件包括按键1、固定按键1的外壳2,以及与按键1接触的开关弹片3。
按键1包括按压元件11和弹性元件12。按压元件11包括按压部111和抵靠部112。外壳2设置开口21和挡臂22。按压元件11的按压部111露出开口21。弹性元件12包括第一端部121和第二端部122。第一端部121弹性抵接外壳2的挡臂22,第二端部122将按压元件11的抵靠部112朝向外壳施加压力使按键1与外壳2无缝接触。如此以来,即便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侧压式按键组件的移动通讯设备不慎跌落水中也不会自侧键处进水。
为了方便组装,露出开口21的按压部111尺寸略小于开口21的尺寸设置。挡臂22的尺寸大于开口21的尺寸设置,从而防止按压元件11自开口21脱落或在开口21中晃动,进一步地,弹性元件12将抵靠部112直接或间接抵接至外壳从而使按键1与外壳2无缝对接。
请进一步参照图3至图5,优选地,按键1进一步包括套设在按压部111上的密封环13。密封环13采用密封性能优异的橡胶材料制成。密封环13位于抵靠部112和外壳2之间,且密封环13的尺寸大于开口21的尺寸设置。为了便于组装,密封环13套入按压部111之后将密封环13首先粘结至抵靠部112。密封环13的设置使侧压式按键组件的密封效果更加优异;密封环13粘接至抵靠部112的连接不仅省去了组装时调整密封环13的繁琐工序且能防止自密封环13和抵靠部112的连接处进水。
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2为弹簧。实际应用中,弹性元件12不应受此限制,弹性元件12亦可以选择其他弹性机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列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4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