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虫草红茶及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24931.0 申请日: 2012-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3478318A 公开(公告)日: 2014-01-01
发明(设计)人: 陈大宫 申请(专利权)人: 陈大宫
主分类号: A23F3/14 分类号: A23F3/14;A23F3/08;A23F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002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虫草 红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茶制品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是茶文化中的主要茶品。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的茶叶呈黑色,或黑色中参杂着嫩芽的橙黄色;茶汤的呈深红色;香气扑鼻;由于少了苦涩味,因而味道更香甜、醇厚。红茶与绿茶不同,绿茶随着时间会失去味道,而红茶能够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而保持不变,这样就能适应长途运输。虫草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麦角菌目(Clavicipit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Link)又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冬虫草。子座单生或有数个从昆虫头部发出,有时从节上发出,橙黄色,大多不分枝,高2~8厘米,头部棒形,长1~2厘米,粗0.3~0.5厘米。子囊壳外露,近圆锥形,400-570×160-325微米.子囊150-300×4-5微米。孢子无色,线性,粗达1.0微米。虫草营养独特,具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等。主要存在于子实体中。蛹虫草子实体饱满鲜艳、香气浓郁、口感愉悦。经文献检索,专利(201110171238.7)涉及一种虫草红茶的制作工艺,将干燥后的红茶茶叶与北冬虫夏草子实体直接按4∶1的比例混合,包装后制成成品。专利(200910230033.4)是一种北虫草红茶菌活性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北虫草子实体与茶叶的直接混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采用精选的蛹虫草的新鲜子座和茶树新梢为原料,将新鲜蛹虫草子座引入发酵工艺而进行的加工技术。具体方法是用优质蛹虫草新鲜子实体和优质茶树新梢为原料,严格按照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虫草红茶。该发明以虫草子座与茶叶的生理特性、协同发酵工艺制作而成。该虫草红茶具有红烫红叶、香甜味醇、耐泡,具有水果香、花香和醇厚的滋味。更显二者的珠联璧合。在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过程中产生形体和口味完美融合达到致醇致美的境界。该产品除兼具有红茶和虫草的功效,更能通过茶的调节功能促进虫草活性成分的吸收和利用,保健和营养效果更明显。虫草红茶香气纯正,滋味浓醇,汤色红亮剔透,气味芬芳浓脂,感观优雅高贵。

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方法制作虫草红茶

虫草红茶生产工艺:选制原料→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包装。具体操作如下:

1、制作虫草红茶原料标准:该虫草原料是指蛹虫草虫体上的子实体或人工培养基进行培养获得的子实体。具体选材要求:采集5-9m的虫草,色泽均匀,粗细均一,直径在2-3mm的新鲜原料。摊平置于阴凉处,摊凉的过程中将虫草剔除杂质和不达标准的子实体,合格的原料切成2cm的段,制成、呈色相同、鲜嫩一致、粗细、大小均匀的用于进一步制茶的虫草原料。茶树原料要求春茶,采摘标准为1芽2叶或1芽3叶初展,夏秋茶为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

2、萎凋。蛹虫草子实体萎凋叶含水量以50%~58%为适度,茶叶萎凋叶含水量以50%~60%为适度。

3、揉捻。揉捻室的温度要求在20~22℃,相对湿度85%~95%,并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采用揉捻机按机型常规投料,虫草和茶叶分别揉捻,虫草揉捻60分钟,采用一次揉捻,茶叶揉捻90min,揉捻后,将揉捻料投入分解机,通过2~3目筛网,过筛过程中喷雾方式向虫草喷洒50%乙醇溶解的壳寡糖(8g壳寡糖/公斤虫草),过筛后直接进入发酵室发酵。

4、茶叶与虫草混配:按茶叶∶虫草=1∶1比例称重混合均匀。

5、发酵。将混合好的茶叶和虫草,均匀投入发酵盘,发酵厚度一般为10~15cm,发酵温度为26℃,发酵时间一般为5h。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

6、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温度较高100~120℃,时间15~16min,上叶厚度1~2cm,烘至茶品含水量在20%~25%,摊凉,使叶脉、叶内水份扩散到表面。第二次上叶厚度2~3cm,烘焙温度90~100℃,15min,茶品含水量5%~7%,

7、包装。采用密闭防水、防压包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大宫,未经陈大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4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