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板盐酸酸洗缓蚀抑雾促进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5106.2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9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先球;石争鸣;刘建容;张万灵;郎丰军;马颖;涂元强;柳长福;王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06 | 分类号: | C23G1/06;C23G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杨柳林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盐酸 酸洗 缓蚀抑雾 促进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法金属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热轧板盐酸酸洗缓蚀抑雾促进剂。
背景技术
盐酸去除热轧板氧化铁皮能力强,铁盐溶解速度大,在盐酸酸洗液中粉状沉淀物极少,酸洗后表面状态良好,渗氢影响小。在热轧板盐酸酸洗过程中,可看到钢板表面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同时有氧化铁皮剥落,大量的气泡为酸腐蚀铁基放出的氢气,气泡冒出速度越快,酸腐蚀铁基也越严重。另外,盐酸挥发性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雾,酸雾一部分是铁在腐蚀过程中生成氢气而伴随逸出,另一部分是酸液热挥发而产生。酸雾严重污染生产作业环境,对厂房及设备腐蚀也很严重,对人身健康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钢铁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要求,企业要求酸轧机组提高酸洗速度,增加钢产量,提高酸洗速度实质上就是促进氧化铁皮的去除。因此,在盐酸酸洗过程中,,如何促进氧化铁皮的去除,以及如何减少酸雾和防止酸溶液对钢基体的腐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几年来,国内的酸轧机组在酸洗速度上已不能满足企业钢产量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钢板板面质量也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产品质量的需求。如有的酸洗低碳钢板时质量尚可,酸洗高碳钢、特种钢时则表面质量较差、基体腐蚀严重,且酸洗速度极低;有的酸洗板出现块状或条纹状的黑斑;有的酸洗紊流系统工艺存在负面效应等。
在本发明以前,申请号为93115819.2,名称为硫酸酸洗除鳞加速剂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介绍了一种用于钢材硫酸酸洗的除鳞加速剂,是A、B两组份的混合物质。其不足之处:一是用于硫酸酸洗,效率不如采用盐酸酸洗;二是除鳞加速剂由A、B双组份混合物质组成,现场配制麻烦;三是未涉及抑雾功能。申请号为01133516.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钢铁酸洗促进剂,其成分以及重量比为:无机盐还原剂,10~80%;有机金属离子螯合剂1~2%;增效剂1~20%;水10~50%。尤其适用于硅钢的酸洗处理,但是由于无机盐还原剂由亚硫酸钠、次硫酸钠、一缩二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铵中的一种或二种组成,配方中含有硫元素,而酸轧机组酸液采用焙烧再生处理,易造成环境污染;二是在酸洗过程中,易产生H2S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渗氢作用大,给后工序造成不利影响;三是不具备抑雾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轧板盐酸酸洗缓蚀抑雾促进剂,其既能高效缓蚀抑雾,又能大幅提高酸洗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热轧板盐酸酸洗缓蚀抑雾促进剂,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苯甲酸钠5~10%,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5~10%,六次甲基四胺10~15%,二价锡盐还原剂65~75%。
进一步地,该抑雾促进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苯甲酸钠5~10%,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5~10%,六次甲基四胺重量百分比为12~15%,二价锡盐还原剂百分比为70~75%。
再进一步地,所述二价锡盐选用氯化亚锡、硫酸亚锡或硫化亚锡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热轧板盐酸酸洗抑雾促进剂缓蚀作用机理为:利用本促进剂酸洗时,盐酸会进一步与钢基体反应,为阻止盐酸对钢基体的腐蚀,采用添加苯甲酸钠、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六次甲基四胺复配的方法。其中,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六次甲基四胺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CH2)基团,分子间会形成较多微小孔穴,因此加入无机物苯甲酸钠填补微小孔穴提高缓蚀性能。在苯甲酸钠、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六次甲基四胺复合缓蚀剂所吸附的金属表面,金属的阳极溶解过程和阴极析氢过程均不能进行,苯甲酸钠、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六次甲基四胺复合缓蚀剂的吸附改变了腐蚀电化学过程的阴极反应或者阳极反应的活化能,从而阻滞阴极过程或阳极过程的进行,甚至同时阻滞了阴、阳极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5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