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5381.4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3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曾彧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彧婕 |
主分类号: | A61K36/535 | 分类号: | A61K36/535;A61K36/575;A61P17/10;A61K31/704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坚刚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痤疮 粉刺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痤疮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多发于青春期,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目前治疗痤疮粉刺的西药多为外用药膏,长期使容易加速皮肤角质脱落,引起蜕皮等;内服的多为抗生素,长期服用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孕妇尤其禁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见效快、副作用极小的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
技术方案:本发明中药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党参2-8、菊花20-35川、补5-10、牛至5-10、艾叶10-15、白苏10-15、龙胆草15-25、芦丁5-10、白芷2-8、砒石2-8。
本发明中药的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党参4-6、菊花25-30、川补6-8、牛至6-8、艾叶11-14、白苏11-14、龙胆草18-22、芦丁6-9、白芷3-7、砒石3-7。
本发明中药的最佳重量配比是:党参5、菊花28、川补7、牛至7、艾叶13、白苏13、龙胆草20、芦丁8、白芷6、砒石6。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通过内调的方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抗菌、祛痘祛粉刺,见效快且不留疤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党参2、菊花20、川补10、牛至5、艾叶15、白苏10、龙胆草25、芦丁5、白芷8、砒石2;
实施例2:党参8、菊花35、川补5、牛至10、艾叶10、白苏15、龙胆草15、芦丁10、白芷2、砒石8;
实施例3:党参4、菊花30、川补8、牛至6、艾叶11、白苏14、龙胆草22、芦丁9、白芷3、砒石7;
实施例4:党参6、菊花25、川补6、牛至8、艾叶14、白苏11、龙胆草18、芦丁6、白芷7、砒石3;
实施例5:党参5、菊花28、川补7、牛至7、艾叶13、白苏13、龙胆草20、芦丁8、白芷6、砒石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彧婕,未经曾彧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5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