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蛇布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5451.6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梁高勇;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复苏 |
主分类号: | D06M17/00 | 分类号: | D06M17/00;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 11389 | 代理人: | 李朝辉 |
地址: | 52307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蛇布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免毒蛇攻击、防止毒蛇咬伤的材料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防蛇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多种,其中有毒蛇600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就有195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00多万人被蛇咬伤,绝大多数为咬伤手脚,其中导致10多万人死亡。
目前,对毒蛇咬伤后的救治,已经累积和发明了多种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比如抗蛇毒血清等。但就如何预防和避免毒蛇的攻击,防止毒蛇咬伤,却仍然没有可靠的、简单的、有效的防蛇产品。因此,对于经常在野外、在山地等作业的人员来说,如何预防毒蛇的攻击、如何避免被毒蛇咬伤,已经成为野外作业人员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蛇布的制造方法,采用本发明制造的防蛇产品,如防蛇鞋靴、防蛇手套、防蛇护手、防蛇护腿、防蛇头套、野外帐篷、睡袋等等,都可有效地保护产品使用人员可以预防毒蛇攻击、防止毒蛇咬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蛇布的制造方法,步骤如下:
1.基材形成:以紧密的井字交错编织作为编织方式编织成的织布作为基材。
2.成品形成:将基材的两面使用加入了雄黄粉沫或雄黄溶液调制而成的强力胶粘剂进行涂覆,然后再在其两面各粘贴0.3~0.4MM厚的无纺布或帆布或其它常用的里布,即形成防蛇布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作为基材的织布是使用高强高模低收缩的涤纶工业长丝编织成,其特点为:防刺穿的力量大、能够有效抵御毒蛇牙齿咬合时的力量。另外,在胶粘剂中加入雄黄成份,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和避免毒蛇的攻击,制作方法简单实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基材形成:选用线性密度为600~1,100Dtex的高强、高模、低收缩的涤纶工业长丝纺织成宽幅为100CM~155CM,厚度为1.20MM,经纬密度均为300根/10CM或600根/10CM的织布作为基材,所述织布以紧密的井字交错编织作为编织方式编织成,以强化其抵抗毒蛇咬合时毒牙穿透的力量。
2、成品形成:将上述一层基材的两面使用加入了雄黄粉沫或雄黄溶液,如雄黄酒,调制而成的强力胶粘剂进行涂覆,然后再在其两面各粘贴0.3~0.4MM厚的无纺布或帆布或其它常用的里布,形成可使用于制鞋、制衣等厚度为1.80~2.0MM、可抵抗毒蛇咬合时超过500牛顿以上力量的防蛇布成品。
实施例2
1、基材形成:选用线性密度为600~1,100Dtex的高强、高模、低收缩的涤纶工业长丝纺织成宽幅为100CM~155CM,厚度为0.60MM,经纬密度均为300根/10CM或600根/10CM的织布作为基材,所述织布以紧密的井字交错编织作为编织方式编织成,以强化其抵抗毒蛇咬合时毒牙穿透的力量。
2、成品形成:将上述二层基材的两面均使用加入了雄黄粉沫或雄黄溶液,如雄黄酒,调制而成的强力胶粘剂进行涂覆,再将两层基材通过热压粘贴在一起,即可形成一层防蛇布成品,该防蛇布可直接应用于防蛇产品中。如再在该层防蛇布的两面各粘贴0.3~0.4MM厚的无纺布或帆布或其它常用的里布,形成可使用于制鞋、制衣等厚度为1.80~2.0MM、可抵抗毒蛇咬合时超过600牛顿以上力量的防蛇布成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复苏,未经邓复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54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种合金防蜡工具
- 下一篇:将甲醇转化为轻质烯烃、汽油和馏分油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