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标签中天线的限幅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5642.2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0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曾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宏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67 | 分类号: | G06K19/0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标签 天线 限幅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技术领域,具体是电子标签中天线的限幅电路。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非接触式自动目标识别技术之一,其具有非接触、读写灵活、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射频识别系统主要包括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电子标签接收阅读器的能量会受作用距离、与阅读器天线之间的角度影响,电子标签感应到的电压可能会比较大,所以必须有单独的模块电路实现限幅,将电压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防止接收MOS管栅极被击穿。限幅的最简单直接的措施是降低耦合系数,现今人们常常通过调整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的作用距离或者调整电子标签的输入电容来降低耦合系数,其中,采用调整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的作用距离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是很难把握的,该方法不切合实际;改电子标签的输入电容,即是改变谐振频率,降低耦合系数,电子标签中传送的功率也会降低,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电容的实现会占用较大的芯片面积,而且电容的参数浮动相对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控制,结构简单,且在进行电压限幅时不会影响传送功率的电子标签中天线的限幅电路。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电子标签中天线的限幅电路,包括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三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第三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均为二极管连接的MOS管,所述第三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源极分别与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和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连接,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源极连接,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源极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两端分别串联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后与第一电容并联构成串并联线路,该串并联线路设有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三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和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极之间的线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两者的栅极均与第二电容和第四电阻之间的线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和第三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源极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第一天线信号输入端,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与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第二天线信号输入端。其中,本发明在应用时,第一天线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天线信号输入端用于外接天线。本发明中二极管连接的MOS管是将MOS管的栅极和源极连接在一起,由于MOS管在一定电压下存在漏电流,所以本发明中二极管连接的MOS管用来模拟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并且可以通过调整MOS管的参数来实现对阻值的控制。
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和第三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源极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与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源极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天线信号输入端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二天线信号输入端连接在第二电阻与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漏极之间的线路上。
本发明在应用时,第三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及第一电容用于采样射频信号,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为泄流管,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并联在天线两端进行限幅分流。当采样的信号高于参考电平时,流经第四电阻的电流增加,因此控制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两者栅极的电位提高,增加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导通能力,流经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电流增加,降低标签天线的有效负载,从而限制天线信号的电压幅度。本发明中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构成的串并联线路为滤波回路,该滤波回路反馈调整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导通程度,从而保证本发明应用时电压的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包括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三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四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本发明使用电子元件的数量少,整体结构简单,集成在模块上时体积小,便于实现、成本低,且本发明在应用时通过提高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第二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电压,不会对功率产生影响,在输入电压高于一定电压值时使并联分流电路导通,使电路的电流变大,从而使电压稳压在一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宏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宏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5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