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智能化自适应两档多凸轮自动变速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6346.4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8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薛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B60K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智能化 自适应 两档多 凸轮 自动 变速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驱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机械智能化自适应两档多凸轮自动变速驱动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基本上都是通过调速手柄或加速踏板直接控制节气门或电流控制速度,或采用手控机械自动变速机构方式实现变速。手柄或加速踏板的操作完全取决于驾驶人员的操作,常常会造成操作与车行状况不匹配,致使电机或发动机运行不稳定,出现堵转现象。
机动车在由乘骑者在不知晓行驶阻力的情况下,仅根据经验操作控制的变速装置,难免存在以下问题:1.在启动、上坡和大负载时、由于行驶阻力增加,迫使电机或发动机转速下降在低效率区工作。2.由于没有机械变速器调整扭矩和速度,只能在平原地区推广使用,不能满足山区、丘陵和重负荷条件下使用,缩小了使用范围;3.驱动轮处安装空间小,安装了发动机或电机后很难再容纳自动变速器和其它新技术;4.不具备自适应的功能,不能自动检测、修正和排除驾驶员的操作错误;5.在车速变化突然时,必然造成电机或发动机功率与行驶阻力难以匹配。6.续行距离短、爬坡能力差,适应范围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发明人发明了一系列的凸轮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利用行驶阻力驱动凸轮,达到自动换挡和根据行驶阻力自适应匹配车速输出扭矩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前述的凸轮自适应自动变速器虽然具有上述优点,稳定性和高效性较现有技术有较大提高,但是部分零部件结构较为复杂,变速器体积较大,同时,由于采用了多个凸轮(同一圆周)结构,稳定性依然不够理想;且通过凸轮离合过程中会有卡涩,影响自动换挡过程的顺畅性;在使用寿命上虽然较现有技术有所提高,但根据结构上的分析,使用寿命仍有改进空间。
因此,需要一种对上述凸轮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进行改进,设有直接传动连接的差速器,适用于后置驱动结构,不但能够自适应随行驶阻力变化不切断驱动力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换挡变速,解决扭矩—转速变化小不能满足复杂条件下道路使用的问题,平稳性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更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并减小体积;同时,换挡过程顺畅无卡涩,反应灵敏,节约驱动能源,降低能耗,并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适用于机动车辆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智能化自适应两档多凸轮自动变速驱动器,设有直接传动连接的差速器,适用于后置驱动结构,不但能够自适应随行驶阻力变化不切断驱动力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换挡变速,解决扭矩—转速变化小不能满足复杂条件下道路使用的问题,平稳性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更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并减小体积;同时,换挡过程顺畅无卡涩,反应灵敏,节约驱动能源,降低能耗,并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适用于机动车辆使用。
本发明的机械智能化自适应两档多凸轮自动变速驱动器,包括动力装置、箱体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设置在箱体内与其转动配合,还包括慢挡传动机构、设置在传动轴上的机械智能化自适应变速总成和用于将动力输出的差速器;
机械智能化自适应变速总成包括圆环体轴向外锥套、圆环体轴向内锥套和变速弹性元件;
所述圆环体轴向内锥套与动力装置的转动动力输出部件在圆周方向传动配合,圆环体轴向内锥套设有轴向内锥面且外套于圆环体轴向外锥套,圆环体轴向外锥套设有与圆环体轴向内锥套的轴向内锥面相配合的轴向外锥面;所述圆环体轴向外锥套外套于传动轴且与其通过主传动凸轮副传动配合;
变速弹性元件对圆环体轴向外锥套施加使其外锥面与圆环体轴向内锥套的内锥面贴合传动的预紧力;所述传动轴动力输出时,主传动凸轮副对圆环体轴向外锥套施加与变速弹性元件预紧力相反的轴向分力;
所述慢挡传动机构包括带有超越离合器的中间减速传动机构,圆环体轴向内锥套与中间减速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转动配合外套于传动轴至少设有一个中间凸轮套,所述中间凸轮套轴向两端分别对应通过凸轮啮合副与圆环体轴向外锥套以及中间减速传动机构配合并将慢挡动力由中间减速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传递至圆环体轴向外锥套;
所述传动轴与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
进一步,圆环体轴向内锥套的轴向内锥面或/和圆环体轴向外锥套的轴向外锥面设有润滑油槽,该润滑油槽设有与箱体内腔相通的端口;
进一步,所述圆环体轴向外锥套的轴向外锥面设有润滑油槽,所述润滑油槽呈左旋和右旋螺旋形交错盘绕于轴向外锥面且其端口由润滑油槽左旋和右旋螺旋盘绕在轴向外锥面两端自然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6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中微生物生长曲线自动测绘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钻孔铣削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