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素钢封头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6562.9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6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成封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C21D1/18;C21D1/26;C21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素钢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碳素钢封头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封头是压力容器上的端盖,是压力容器的一个主要承压部件,所起的作用是密封作用,封头的质量可直接影响到压力容器是否能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封头在石油、电子、化工、医药、轻纺、食品、机械、等行业中以成为压力容器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尤其是碳素钢封头在应用上更加广泛,因为碳素钢与其他钢类相比,有成本低,性能范围宽的特点。
碳素钢封头传统的加工方法是采用内外模具冷热加工或焊接而成,这种传统的加工方法只能封一头,两头要求封头的只能用焊接的方法,而焊接的封头存在如下问题:
(1)碳素钢表面不光滑,容易产生泄漏现象;
(2)加工成形复杂,时间长;
(3)浪费原材料,且运行成本高。
还有其他制作封头的方法,如公开号为CN 1899756的“一种封头的加工方法”,虽然不需要专用成型设备、压力机及加热炉,但其加工的封头仍要焊接,仍然存在着加工工件表面不光滑,容易产生泄露,浪费原材料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碳素钢封头不用焊接就能使碳素钢封头表面光滑、密封性能好、节省原材料、加工方法简单且加工成型时间短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碳素钢封头加工方法,其方法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碳素钢板下料,用车床削其周边,形成料片;
(2)将料片放置在电弧炉中进行锻造,锻造温度为750~1250℃,将其锻造成型后的封头取出;
(3)将成形后的封头进行淬火处理:以10~20℃/min的恒定升温速度从室温升到650~850℃,保温7~12min,然后再以5~15min的恒定升温速度从室温升到900~1250℃,保温10~20min,最后将封头取出后浸入水中冷却;
(4)将淬火后的封头进行退火处理;炉温600~650℃,保温12~18个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
(5)将退火后的封头夹持在机床上,且在机床与封头的接触面涂上润滑油后进行机加工,取下封头即可。
所述润滑油为:将石墨粉、石油调成糊状使用。
本发明与焊接相比具有的显著优势为:
(1)经过锻造后加工出来的碳素钢封头表面光滑、密封性能好;
(2)将碳素钢封头进行淬火处理可增强封头的耐磨性能;
(3)加工方法简单、加工成本低且加工成形的时间短。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碳素钢封头加工方法,其方法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碳素钢板下料,用车床削其周边,形成料片;
(2)将料片放置在电弧炉中进行锻造,锻造温度为750~1250℃,将其锻造成型后的封头取出;
(3)将成形后的封头进行淬火处理:以10~20℃/min的恒定升温速度从室温升到650~850℃,保温7~12min,然后再以5~15min的恒定升温速度从室温升到900~1250℃,保温10~20min,最后将封头取出后浸入水中冷却;
(4)将淬火后的封头进行退火处理;炉温600~650℃,保温12~18个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
(5)将退火后的封头夹持在机床上,且在机床与封头的接触面涂上润滑油后进行机加工,取下封头即可。
所述润滑油为:将石墨粉、石油调成糊状使用。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介绍
实施例1
首先取碳素钢板下料用车床削其周边,形成料片,之后将料片放置在电弧炉中进行锻造,锻造温度为850℃,将其锻造成型后的封头取出,进行淬火处理:以10℃/min的恒定升温速度从室温升到700℃,保温7min,然后再以5min的恒定升温速度从室温升到900℃,保温10min,最后将封头取出后浸入水中冷却,再进行退火处理;炉温600℃,保温12个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退火后的封头夹持在机床上,且在机床与封头的接触面涂上石墨粉和石油调成糊状的润滑油后进行机加工,取下封头即可。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成封头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成封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6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病人监护系统的接收器改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冷却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