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木集成材压制成型后退销脱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8813.7 | 申请日: | 201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9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穆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穆国君 |
主分类号: | B27N3/18 | 分类号: | B27N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00 山东省平度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压制 成型 后退 脱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木集成材压制加工设备,主要涉及竹木集成材压制成型后的退销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竹木集成材压制成型技术是将竹、木先破成丝条,再施胶,置于压机模腔模具内压制成型,高温定型脱模即成竹木集成型材,品质优良,用途广泛。
所用模具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是一断面成“U”形、顶部和二端开口的长条形模具,具有一排螺栓孔和一排锁模销孔,在压机内压制成形后,由压头压住垫板3进行穿锁模销4,然后抬压头,将模具推出模腔,再上螺栓5,之后送高温固化车间,固化定型脱模。
现有技术中的脱模,是由人工退销脱模,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竹木集成材压制成型后退销脱模装置,退销脱模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生产效率高。
为达上述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一种竹木集成材压制成型后退销脱模装置,包括机架1′、装于机架上的左固定工作台板6和右活动工作台板8,左固定工作台板和右活动工作台板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具有其断面呈契状的左立板7和右立板9,左立板和右立板二板外缘间之距离小于或等于模具1之腔内宽度;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间形成落料空槽18,落料空槽下方设有固定于移动机构上的可移动托料板11;左固定工作台板6上装有顶销油缸16,顶销油缸柱塞端装有与锁模销3相对应的一排顶销杆17;右活动工作台板与推拉油缸10相连接。
本发明所述落料空槽18之上方还设有压膜油缸14;所述托料板移动机构包括安装于转轴19上的曲臂12、托料板11固定于曲臂之一端、曲臂另一端与托料板移动油缸13相连接。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推销脱模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发明主视图
附图2本发明退销脱模工作示意图
附图3本发明A-A剖视图
附图4本发明模具主视图
附图5本发明模具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1′为机架、2集成材、3垫板、4锁模销、5螺栓、6左固定工作台板、7左立板、8右活动工作台板、9右立板、10推拉油缸、11托料板、12曲臂、13托料板移动油缸、14压模油缸、15压板、16顶销油缸、17顶销杆、18落料空槽、19曲臂转轴、20托料板横向凹槽。
上述附图给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包括机架1′和装于机架上的左固定工作台板6及右活动工作台板8。左固定工作台板6和右活动工作台板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具有其断面呈契状的左立板7和右立板9。左立板和右立板二板外缘间之距离小于或等于模具1之腔内宽度,退销脱模时,模具翻扣于左、右二契状立板上,托住、定位模具,左、右二契状立板处于模具内壁之内。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间形成落料空槽18,落料空槽下方设有固定于移动机构上的可移动托料板11,托料板具有横向凹槽20,当托料板转动托住模具垫板3时,锁模销4处于托料板横向凹槽内。左固定工作台板6上装有顶销油缸16,顶销油缸柱塞端装有与模具锁模销3相对应的一排顶销杆17,用于将锁模销顶出。右活动工作台板与推拉油缸10相连接,拉动右活动工作台板使其向右位移时,右活动工作台板的右立板9钩住模具右侧壁向右外拉,使模具下口略张开,从而使型材顺利的经落料空槽下落脱出。落料空槽18之上方还设有压膜油缸14,当模具翻扣于工作台板二立板上时,压模油缸柱塞通过压板15下压于模具上顶部,使模具固定。所述托料板移动机构包括安装于转轴19上的曲臂12、托料板11固定于曲臂之一端、曲臂另一端与托料板移动油缸13相连接。
退销脱模过程是:将模具倒扣于工作台板左、右立板7和9上,使模具下口左右定位,由压模油缸14从上部压住模具,使模具上下定位,托料板移动油缸13转动托料板11托住模腔垫板3,然后启动顶销油缸顶出锁模销4,之后转动托料板,启动推拉油缸10,外拉右活动工作台板8,使模腔略扩张,集成料材靠自重自动脱模经落料空槽18下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穆国君,未经穆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88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