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8959.1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6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慧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达农业生化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71/36 | 分类号: | B01D71/36;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弘 |
地址: | 中国香港北角英***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四氟乙烯 微孔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1)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与润滑油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压制成圆柱状的膏状混合物;
2)在20~120℃下通过推压机将所述膏状混合物进行挤压并挤出,接着将所述膏状物压延成条带,然后在100~300℃的温度下或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脱去所述条带中的润滑油;和
3)将脱油后的所述条带在100~390℃下单向或双向拉伸,最后进行热定型,制成为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与所述润滑油按照重量比4~5:1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按照以下工序制得:
1)在高压反应釜内加入去离子水和全氟表面活性剂,釜内抽真空,升温,在搅拌以形成乳液,然后向釜内通入以四氟乙烯单体为主的混合单体气体,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开始共聚反应,釜内温度维持在70~110℃;压力随着反应降低,当釜内压力降至小于5kg/cm2时,所述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初级粒子的核心部分共聚完成,乳液固含量0.5~9%,初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60~130nm;
2)共聚完成后,釜内抽真空,再通入摩尔浓度>99.999%的聚四氟乙烯单体,釜内温度维持在70~110℃,均聚反应开始;釜内压力至少维持在20kg/cm2,持续反应到乳液固含量为20~39%,降温至室温,停止搅拌,反应终止,此时所述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初级粒子的外壳部分均聚完成,初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60~250nm;
3)乳液经破乳,凝聚,干燥后得到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其标准比重为2.14~2.20g/cm3,外壳部分占70~99%重量比,核心部分占1~30%重量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表面活性剂为全氟辛酸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引发剂选自过硫酸盐、双氧水或有机过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硫酸盐选自过硫酸铵、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体气体中含体积百分比为0.5~30%且能与四氟乙烯共聚的含氟单体,所述含氟单体选自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偏氟乙烯、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二氟二氯乙烯、3,3,3-三氟丙稀和六氟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8.一种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是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制造方法制得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点贴30~150g/m2的涤纶面料形成复合服装面料后,所得的复合服装面料耐水压大于3kg/cm2,透湿度大于8kg水/m2/天;所述复合服装面料经过10次水洗后,其耐水压大于3kg/cm2,透湿度大于8kg水/m2/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点贴30~150g/m2的尼龙6面料形成复合服装面料后,所得的复合服装面料耐水压大于5kg/cm2,透湿度大于10kg水/m2/天;所述复合服装面料经过10次水洗后,其耐水压大于5kg/cm2,透湿度大于10kg水/m2/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达农业生化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恒达农业生化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89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件加载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印刷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