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液滴阵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9319.2 | 申请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9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苏彬;方群;吴锁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电化学 发光 检测 微流控液滴 阵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液滴阵列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液滴阵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流控液滴系统的研究是微流控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微流控液滴系统具备作为微反应器实现高通量分析的潜力。目前,液滴微流控系统已广泛用于化学合成、蛋白质结晶、单分子检测和单细胞分析等领域。
电化学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检测技术。由于电极体系极易实现微型化且不降低其检测的灵敏度,电化学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潜力实现微流控系统微型化、集成化和便携化要求的检测技术。然而,这种技术在微流控液滴系统检测中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仅有少数的相关报道。一个关键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油水间隔的液滴连续流过电极,极易造成电极表面的污染,从而使电极检测性能下降。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连续流液滴与电极的接触时间过短,物质不能及时扩散到电极表面而未能获得明显的电化学信号。已报道的微流控液滴系统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一种为连续流液滴依次流经下游加工的微电极系统进行检测,另一种为集成的三电极系统一起插入静置的液滴中检测。两种方式在同一时刻均只能实现对单一液滴的检测,虽能获得优良的检测性能,但较难实现对液滴阵列的同时检测。
基于双极电极的微流控系统是近期兴起的一种新型分析模式。所谓双极电极是指不与外电源连接而置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电解液中的一段导体。在这类分析系统中,双极电极通常置于微通道的电解液中,无需通过导线与外界连接,仅通过插入电解液中连接外加电源的另外两根电极(即驱动电极)来进行驱动。在这种检测模式中,电化学反应发生在双极电极的两端,一端发生氧化反应,另一端同时发生还原反应。虽然响应电流不能像传统的三电极法一样直接获得,但可通过检测双极电极一端发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或目测金属(如银)的溶解程度来进行分析。目前,这种新型检测模式已广泛用于微流控系统中目标物的传感、分离和富集等方面,尚未见关于微流控液滴阵列检测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液滴阵列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样品和试剂耗量少、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可同时进行多点检测。
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液滴阵列装置包括驱动电极、双极电极、氧化铟锡导电玻璃基片、聚二甲基硅氧烷盖片、试剂微液滴微储液池、样品微液滴微储液池阵列、导线、电源;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基片上两边设有驱动电极,在两驱动电极之间设有双极电极,双极电极长为5 ~ 20 mm、宽为0.1 ~ 5 mm,与驱动电极的间距为0.05 ~ 5 mm,驱动电极宽为0.1 ~ 5 mm,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基片上设有聚二甲基硅氧烷盖片,聚二甲基硅氧烷盖片上设有试剂微液滴微储液池、样品微液滴微储液池阵列,试剂微液滴微储液池内加有试剂微液滴,样品微液滴微储液池阵列内加有样品微液滴,一驱动电极通过接有电源的导线与另一驱动电极相连。
所述的样品微液滴微储液池阵列形状为圆形、正方形或矩形。
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液滴阵列装置的检测方法:向试剂微液滴微储液池和样品微液滴微储液池阵列中分别加入试剂微液滴和样品微液滴,在驱动电极上施加恒电位1.50 ~ 5.25 V,促使双极电极两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观察双极电极阳极端发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实现对微流控液滴阵列的检测;所述的试剂微液滴为含有0 ~ 5×10-3 M铁氰化钾的3 M氯化钾溶液,所述的样品微液滴为0.1 M,pH 7.2的磷酸缓冲溶液,所述磷酸缓冲溶液含有1×10-5 ~ 1×10-3 M三联吡啶氯化钌和1×10-10 ~ 2×10-2 M二丁基氨基乙醇,所述的试剂微液滴和样品微液滴的体积为5 ~ 150μ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方法所用的芯片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可方便、快速实现对微流控液滴阵列的检测。
2、由于采用微流控芯片装置,所需的样品和试剂体积少;具备样品和试剂消耗少的优点,非常适合昂贵样品和试剂的分析。
3、电化学发光无需外加激发光源,因而该方法具有检测背景低、灵敏度高的优点;由于电化学反应快速,分析在数秒至数十秒内即可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导电玻璃微流控芯片结构示意图。其中3是氧化铟锡导电玻璃基片、4是聚二甲基硅氧烷盖片、5是试剂微液滴微储液池、6是样品微液滴微储液池阵列、7是导线、8是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9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电压检测电路及其方法和安规电容放电电路
- 下一篇:读卡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