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通话过程中快速查找联系人的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0437.5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7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通话 过程 快速 查找 联系人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机,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手机通话过程中快速查找联系人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快速普及和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越加密切,使用手机进行通讯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方式,尤其是随着手机存储容量的增加,手机中存储的联系人也越来越多。
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用户A呼叫用户B,向手机用户B索要用户C的手机号码,通常这种情况下用户B需要先挂断电话,然后查找用户C的手机号码,待查找到后记录用户C的手机号码,然后通过发短信或拨打电话给用户A,告知其用户C的手机号码,整个过程不但十分繁琐,而且操作复杂,尤其是浪费时间,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通话过程中快速查找联系人的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目前手机在通话时,查找联系人方式复杂、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手机通话过程中快速查找联系人的系统,包括手机本体和安装在手机本体中的线路板和显示屏,其中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通讯模块、手机CPU、微处理器、语音识别模块和搜索引擎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手机CPU连接,所述手机CPU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语音识别模块和搜索引擎模块连接。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有一麦克风,该麦克风通过语音识别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有一存储器,该存储器通过搜索引擎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有一指令输入模块,所述显示屏通过该指令输入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有一显示模块,所述显示屏通过该显示模块与手机CPU连接。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机通话过程中快速查找联系人的方法,包括步骤:
S1、建立第一手机用户终端与第二手机用户终端之间的通话,且第一手机用户终端向第二手机用户终端发起获取第三手机用户终端电话号码的语音请求指令;
S2、第二手机用户终端根据该请求指令,通过搜索引擎模块搜索手机存储器,获取第三手机用户终端电话号码;
S3、第二手机用户终端将获取的第三手机用户终端电话号码通过语音或短信方式发送给第一手机用户终端。
优选地,所述第三手机用户终端电话号码存储在第二手机用户终端的存储器中。
优选地,步骤S2包括:
第二手机用户终端根据该请求指令,通过麦克风语音输入第三手机用户终端的姓名,并经过语音识别模块识别后发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该姓名通过搜索引擎模块搜索手机存储器,获取第三手机用户终端电话号码。
优选地,步骤S2包括:
第二手机用户终端根据该请求指令,通过手机显示屏手写输入第三手机用户终端的姓名,并经过指令输入模块对输入的信息处理后发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该姓名信息通过搜索引擎模块搜索手机存储器,获取第三手机用户终端电话号码。
优选地,步骤S2中第二手机用户终端通过搜索引擎模块搜索手机存储器过程中, 第二手机用户终端与第一手机用户终端保持通话状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手机通话过程中快速查找联系人的系统及方法,在通话过程中通过语音或手写输入查找对应联系人,获取联系人号码,并将该联系人号码对应通过短信或直接语音报读给对方,整个过程中保持通话不中断,且搜索速度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查找联系人方式简单方便、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系统原理框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通话过程中快速查找联系人的系统,其主要解决目前手机在通话过程中,需要中断通话查找联系人所存在的方式复杂、效率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04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