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整齿轮轴向位置的轴承座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0869.6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4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欲保;孙亚波;汤久望;陆仲年;高久好;丁进飞;陈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 |
主分类号: | F16H57/022 | 分类号: | F16H57/022 |
代理公司: | 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专利服务中心 32002 | 代理人: | 杨立秋 |
地址: | 214035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整 齿轮 轴向 位置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零部件,尤其是一种轴承座。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齿轮箱和变速箱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轴以及固定在轴上的齿轮、轴承等零部件的轴向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齿轮达到良好的啮合效果,并使轴承保持正常的游隙。特别是对于锥齿轮传动,对轴向位置调整的要求更高。目前,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加装调整垫或对隔套端面现场打磨的方法来实现。但是,加装调整垫只适合通过在安装在箱体外的轴承端盖内侧加装、调整,当轴承安装在箱体内部时,很难实现。而对隔套端面现场打磨,调整量难于控制、安装调整时间长,且一次安装后下一次再调整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调整齿轮轴向位置的轴承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底座,底座上间隔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上有相对设置的圆孔。第一支撑板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一轴承套,第一轴承套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第一轴承套两端伸出圆孔,端头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轴承套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第一轴承套壁体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一阶面,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一轴承间隙配合;第二支撑板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二轴承套,第二轴承套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第二轴承套两端伸出圆孔,端头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轴承套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第二轴承套壁体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二阶面,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二轴承间隙配合;第一阶面和第二阶面相对,分别与第一轴承的端面和第二轴承的端面相抵触。
为了防止螺母在使用过程中松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止动垫圈,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均设有第二止动垫圈。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包括底座1,底座1上间隔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底座1可利用齿轮箱的底板,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可利用齿轮箱的侧板制成。两块支撑板上有相对设置的圆孔,第一支撑板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一轴承套21,第一轴承套21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可在圆孔里沿轴线方向移动。第一轴承套21两端伸出圆孔,端头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轴承套21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一螺母22和第二螺母23。第一轴承套21壁体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一阶面24,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一轴承4间隙配合;第二支撑板3圆孔里设置有圆筒形的第二轴承套31,第二轴承套31外表面与圆孔内壁间隙配合,第二轴承套31两端伸出圆孔,端头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轴承套31两端还设有与端头外螺纹匹配的第三螺母32和第四螺母33。第二轴承套31壁体同样为台阶形,其内腔形成大小不同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有第二阶面34,大腔体内表面与第二轴承5间隙配合;第一阶面24和第二阶面34相对,分别与第一轴承4的端面和第二轴承5的端面相抵触。
为了防止螺母在使用过程中松动,第一螺母22和第二螺母23与第一支撑板2之间设有第一止动垫圈61,第三螺母32和第四螺母33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设有第二止动垫圈62。
本轴承座的使用方法是:当需要将轴向第四螺母33方向调整时,先逆时钟拧松第一螺母22和第三螺母32,然后顺时钟拧紧第二螺母23,第一轴承套21在第二螺母23内螺纹的挤压力推动下向第四螺母33方向移动,同时第一阶面24推动第一轴承4和轴向第四螺母33方向移动,调整到位后,拧紧第一螺母22、第三螺母33和第四螺母34 。
当需要将轴向第一螺母21方向调整时,先逆时钟拧松第四螺母33和第2螺母23,然后顺时钟拧紧第三螺母32,第二轴承套31在第三螺母32内螺纹的挤压力推动下向第一螺母22方向移动,同时第二阶面34推动第二轴承5和轴向第一螺母22方向移动,调整到位后,拧紧第四螺母33、第二螺母23和第一螺母22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08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