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伺服机构用活塞式自补压液压蓄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1177.3 | 申请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7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何俊;赵守军;曲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实验工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5B1/04 | 分类号: | F15B1/04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机构 活塞 液压 蓄能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伺服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机构用活塞式自补压蓄能器。
背景技术
伺服机构是飞行器控制的执行机构子系统的统称,电液伺服机构的蓄能器通常具有三种功能:吸收液压泵的高压脉动,为伺服机构提供峰值流量,为自增压油箱提供非工作时的增压压力。
某些飞行器对伺服机构有两种工况要求,先为低工况(小功率、长时间),后为高工况(大功率、短时间)。蓄能器的非工作充气压力、气腔容积等参数也需要按两种工况设计两组参数。通常低工况和高工况时的气腔容积保持不变,而充气压力设计为两组,低工况较低,高工况较高。因此,当低工况向高工况过渡时,需要对蓄能器进行补压。
目前蓄能器补压方式主要为电爆阀的开关控制。外接一个高压气瓶,当低工况到高工况过渡时,电爆阀打开,高压气瓶中的高压气体补充到蓄能器中。但一般情况下电爆阀结构较大,并且需要专门的供电和控制,增加了伺服机构系统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伺服机构用活塞式自补压液压蓄能器,该蓄能器能够自行补压,无需单独为此供电和控制,大大简化了伺服机构的结构。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伺服机构用活塞式自补压液压蓄能器,它包括壳体,壳体的上内部设有小活塞,膜片式封头的一端嵌在小活塞内,膜片式封头的另一端位于壳体外,且膜片式封头的该端与高压气瓶的出气管的端部连接;壳体的部内设有大活塞,大活塞上端是气腔,大活塞下端是液压油腔。
所述的膜片式封头与高压气瓶的出气管之间设有导管。
所述的高压气瓶出气管的中部设有单向阀。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自补压式蓄能器采用活塞式蓄能器,补压气源仍采用高压气瓶。在活塞式蓄能器气腔上端设计一个活塞结构,活塞本身又是一个切割刀。而在与高压气瓶相连接处设计一个膜片式封头。低工况时,为蓄能器充较低的工作压力;在低工况向高工况过渡时,系统压力升高,蓄能器活塞向上运动,与切割刀接触,将膜片式封头切开,高压气瓶中的气体补充进来,转入高工况。本发明利用蓄能器活塞在低工况和高工况过渡时的运动切断膜片,对蓄能器进行自行补压,无需单独为此供电和控制,大大简化了伺服机构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一种伺服机构用活塞式自补压液压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活塞,2.壳体,3.小活塞,4.膜片式封头,5.高压气瓶,6.单向阀,7.导管,A.气腔,B.液压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伺服机构用活塞式自补压液压蓄能器,该蓄能器是活塞式蓄能器,该蓄能器包括壳体2,壳体2内部为空心圆柱形腔体,该腔体由直径较小的上腔体和直径较大的下腔体组成。壳体2的上腔体内设有小活塞3,小活塞3是一个切割刀,膜片式封头4的一端嵌入小活塞3的刀口内。膜片式封头4贯穿壳体2,且两者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膜片式封头4的另一端位于壳体2外,且膜片式封头4的该端与导管7的一端密封焊接,导管7的另一端与高压气瓶5的出气管的端部密封焊接,高压气瓶5出气管的中部设有单向阀6。
壳体2的下腔体中部内设有大活塞1,大活塞1上端是气腔A,大活塞1下端是液压油腔B。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发明所提供一种伺服机构用活塞式自补压液压蓄能器的工作原理:伺服机构工作包括两个工作阶段:低工况,此时系统压力较低;高工况,此时系统压力较高。在低工况向高工况过渡时,伺服机构液压系统压力升高,即液压油腔B内的油压增高,使该蓄能器的活塞1向上运动压缩气腔A,气腔A内的压缩气体压力随着活塞1向上运动而增大,不断压缩气体的大活塞撞击小活塞3将膜片式封头4切断。随着活塞1向上运动不断压缩气腔A,小活塞3携带嵌在其刀口内的被切断的膜片式封头4的部分向上运动,直到卡在位于壳体2顶部的锯齿锥槽内。膜片式封头4被切断后,打开单向阀6,使得高压气瓶5中的高压气体通过导管7进入蓄能器气腔A,使蓄能器气腔A压力增大,推动蓄能器活塞1向下运动,从而使伺服机构达到高压工况。在低工况工作阶段,活塞1向上运动到最大位置时也不会与小活塞3接触。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发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实验工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实验工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11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