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转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1842.9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8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东;王瑞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24 | 分类号: | F16F15/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塘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转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动力传递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
背景技术
针对汽车传动系统来说,当发动机前置且后轮驱动时,发动机的动力需要通过较长的传动轴传递到车辆的后部,进而传递到驱动轮上。为实现这个目的,现在的车辆传动轴一般包括一个空心的圆柱形驱动轴管和前、后滑动叉,该驱动轴管的前端和后端焊接有前、后焊接叉,前、后焊接叉通过前、后万向节将驱动轴管与前、后滑动叉连接。该前、后万向节提供了一种旋转驱动连接,该旋转驱动连接自发动机/变速箱总成的输出轴起、经由该驱动轴管至车轮装置的输入轴,同时允许上述三轴的转动轴线之间可具有一定限量的角偏差。
但上述传动轴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它们易于传递并放大行驶过程中从车辆动力总成传递过来的非预期噪音和振动,比如发动机/变速箱总成内的发动机输出扭振以及齿轮啮合等所产生的非预期噪音和振动。在目前消费者对车辆舒适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消减车辆传动轴所传递的噪音和振动,是车辆制造和研究行业的热点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的解决办法有控制发动机扭振、使用双质量飞轮减弱发动机与变速箱间的扭振,但是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需要较长的传动轴来实现传动,因此仍会有一部分扭振会通过传动轴传递到主减速器甚至是会被放大,不但影响正常的动力传动,而且对整体车辆的运行平顺性和噪声控制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扭转减振器,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传动轴在实现动力传动过程中,不能同时削减扭振,从而提高整车运行平顺性降低噪音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与传动轴驱动端连接的第一传递元件、与传动轴从动端连接的、套设在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上的第二传递元件以及设在所述第一传递元件和所述第二传递元件之间的用于传递扭矩的减振元件,其中,所述减振元件包括刚性基体和橡胶环,所述刚性基体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的内孔过盈连接,所述橡胶环压装在所述刚性基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二传递元件的内孔过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相对设置,所述刚性基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的内孔过盈连接、另一端支撑在所述侧板的内孔中;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上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旋入有螺栓,所述螺栓用来将所述第一传递元件、所述侧板和所述刚性基体紧固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橡胶环沿轴向的两端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橡胶环的中部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橡胶环沿轴向分成两段。
优选地,所述减振元件沿所述主动节本体的周向均匀布置。
优选地,所述减振元件的个数大于2个。
其次,所述传动轴驱动端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采用铆接,所述传动轴从动端与所述第二传递元件采用铆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扭转减振器,由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与传动轴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传递元件与传动轴从动端连接,而且所述第一传递元件和所述第二传递元件之间设有用于传递扭矩的减振元件,因此传动轴驱动端的扭矩经由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传递给所述减振元件,再经所述减振元件传递给所述第二传递元件,最后再传递给所述传动轴从动端,完成扭矩的传递。
又因为所述减振元件包括刚性基体和橡胶环,所述刚性基体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的内孔过盈连接,所述橡胶环压装在所述刚性基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二传递元件的内孔过盈连接。因此在扭矩的传递过程中,由于橡胶环具有较好的弹性,当传动轴驱动端的扭矩有正波动时,所述刚性基体对橡胶环的压力增加,压力增量引起橡胶环进一步压缩,通过压缩变形将能量储存起来;而当传动轴驱动端的扭矩有负波动时,刚性基体对橡胶环的压力减小,引起橡胶环减少压缩,将已储存的变形能释放出来。这样,就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使所述第二传递元件接收的扭矩是“无峰无谷”的,即是均衡的稳定扭矩,从而起到减振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传动轴在实现动力传动过程中,不能同时削减扭矩振荡,从而提高整车运行平顺性降低噪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扭转减振器与传动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减振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扭转减振器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18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力自锁式内灌浆锚索
- 下一篇:一种在线SPM生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