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的构建及其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1871.5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7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星;刘慧;许沛虎;龙倩;黄志军;张喻;王玲;李映萱;王玉;陈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20 | 分类号: | A61L27/20;A61L27/18;A61L27/12;A61L27/5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安国;伍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仿生 极化 梯度 神经 导管 构建 及其 制备 | ||
1.一种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它是电极化β-磷酸三钙/聚乳酸/透明质酸/壳聚糖/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导管,是以聚乳酸为基质材料,添加电极化β-磷酸三钙,制备均匀分散的电极化β-磷酸三钙与聚乳酸芯材;再以静电自组装和偶合交联技术将透明质酸和壳聚糖以及神经生长因子附于芯材表面制备的成分和孔结构双重梯度的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神经导管长度为10~100mm,内径为1~6mm,壁厚为0.5~2mm。
3.一种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将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放置在一个直径2~8cm,高0.5~3cm氧化铝环中,在2~10kvcm-1直流电场作用下,于100~500℃空气中电极化1~2小时,得电极化β-磷酸三钙,取出备用;
(2) 在室温下,以乙酸乙酯、氯仿、丙酮或三氯甲烷为溶剂,加入聚乳酸,再加入电极化β-磷酸三钙,制成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聚乳酸质量浓度为5wt%~20wt%,电极化β-磷酸三钙质量浓度为5wt%~10wt%;
(3) 用磁力搅拌使上述混合液完全分散,再将混合溶液徐徐倾倒入玻璃模具内,室温下,采用溶剂挥发法挥发12~48小时,真空干燥12~48小时,再从模具上剥离芯材,制成电极化β-磷酸三钙与聚乳酸芯材;
(4) 胺化:将步骤(3)制得的电极化β-磷酸三钙与聚乳酸芯材,浸入浓度为1~10mg/ml的己二胺-异丙醇、己二胺-正丙醇、乙二胺-异丙醇或者乙二胺-正丙醇溶液中,反应1~2小时,用水充分漂洗去掉未反应的己二胺或乙二胺,真空干燥至恒重;
(5) 将上述胺化后的电极化β-磷酸三钙与聚乳酸芯材依次在浓度为1~10mg/ml的透明质酸、1~10mg/ml的壳聚糖溶液中自组装,使其在室温下搅拌,组装完毕,置于1~10mg/ml的神经生长因子水溶液中,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反应,其加入量为电极化β-磷酸三钙与聚乳酸芯材总当量的l~1.5倍,反应完毕后真空冷冻干燥,消毒,即得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0×105~3.0×105 ,β-磷酸三钙粉末的粒径为10-100nm;选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氯仿、丙酮或三氯甲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制得的电极化β-磷酸三钙与聚乳酸芯材直径为1.5~8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的神经导管外层管壁孔隙率为65%-75%的三维网络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修复、诱导周围神经再生以及组织工程中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187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