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S)-6,6’-二羟基-5,5’-双喹啉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2141.7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1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亿新;梁海波;陈国术;刘天穗;周美兰;张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5/20 | 分类号: | C07D21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羟基 喹啉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特别是双喹啉的合成。
背景技术
不对称催化合成光学纯化合物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对称催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手性配体的选择,一个优秀的手性配体所形成的催化剂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可使手性增值效应高至10万倍。在众多类型的手性催化剂中,含有C2轴手性的配体,如1,1’-联二萘酚(BINOL)及其衍生物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范围较广的手性配体。自从1979年Noyori教授首次合成光学纯BINOL并成功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中,BINOL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不对称合成反应以及新材料等领域(Jean Michael Brunel,Update 1 of BINOL:A Versatile Chiral Reagent,Chem.Soc.Rev.,2007,107,PR1-PR45;Sambasivarao Kotha,Opportunities in asymmetric synthesis:an industrial prospect,Tetrahedron,1994,50:3639)。
手性配体与金属配位形成的手性催化剂己广泛应用于不对称有机反应中,如不对称催化氢化、不对称烷基化、不对称环丙烷化及烯烃不对称环氧化等反应。不对称催化的关键是设计和合成高选择性和高催化活性的手性催化剂,而手性配体是催化剂产生不对称诱导和控制的源泉。经过30年来的发展,已设计和合成了大量的手性配体,特别是含有C2对称轴的手性配体相继被开发,而含有C2对称轴并含有氮原子的手性配体则报道较少。
有关光学纯配体6,6’-二羟基-5,5’-双喹啉的合成,目前文献报道的方法是将衍生化的外消旋6,6’-二羟基-5,5’-双喹啉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拆分,再水解得到(R)-6,6’-二羟基-5,5’-双喹啉(II-a)和(S)-6,6’-二羟基-5,5’-双喹啉(II-b)[Yi-Xin Chen,Li-Wei Yang,Yue-Ming Li,Zhong-Yuan Zhou,Kim-Hung Lam,Albert S.C.Chan,Chirality,2000,12,510-513]。但是,上述文献报道的方法是在手性柱中进行的拆分,耗时烦锁,而且拆分要用到昂贵手性制备柱,拆分成本高,不利于较大规模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R)/(S)-6,6’-二羟基-5,5’-双喹啉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具有拆分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R)/(S)-6,6’-二羟基-5,5’-双喹啉的合成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6-羟基喹啉加入含有二氯化铜和有机胺的甲醇溶液,氧化偶联反应48-96h,得到外消旋6,6’-二羟基-5,5’-双喹啉,其中所述的有机胺为苄胺、苯乙胺、苯胺、对-甲基苯胺和环己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2)将步骤(1)所制得的外消旋6,6’-二羟基-5,5’-双喹啉和D-(+)-樟脑磺酰氯加入吡啶,室温反应12~48h,得到化学式(I)所示的6,6’-二羟基-5,5’-双喹啉二樟脑磺酸酯;
(3)取步骤(2)所制得的化学式(I)所示的非对映异构体6,6’-二羟基-5,5’-双喹啉二樟脑磺酸酯在混合溶剂1中结晶得到化学式(II)所示的(S)-6,6’-二羟基-5,5’-双喹啉二樟脑磺酸酯,其中化学式(I)所示的非对映异构体6,6’-二羟基-5,5’-双喹啉二樟脑磺酸酯∶混合溶剂1=1∶120(g/mL),混合溶剂1组成为乙酸乙酯∶甲醇∶正己烷=1:0.8:1(v/v);再取步骤(2)所制得的化学式(I)的6,6’-二羟基-5,5’-双喹啉二樟脑磺酸酯在混合溶剂2中结晶得到化学式(III)所示的(R)-6,6’-二羟基-5,5’-双喹啉二樟脑磺酸酯,其中化学式(I)所示的非对映异构体6,6’-二羟基-5,5’-双喹啉二樟脑磺酸酯∶混合溶剂2=1∶116(g/mL),混合溶剂2组成为乙酸乙酯∶甲醇∶正己烷=1:1:1(v/v);
(4)取步骤(3)所制得的化学式(II)所示的(S)-6,6’-二羟基-5,5’-双喹啉二樟脑磺酸酯和化学式(III)所示的(R)-6,6’-二羟基-5,5’-双喹啉二樟脑磺酸酯分别在碱性条件水解,相应地得到(S)-6,6’-二羟基-5,5’-双喹啉和(R)-6,6’-二羟基-5,5’-双喹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21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