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3051.X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3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成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洪元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浮漂。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钓鱼的浮漂在使用过程中,受鱼吃饵的轻重口不同反应到浮漂的信号会不明显,浮漂的上下摆动幅度不大。而钓者持手杆钓鱼,影响判断有无鱼上钩的唯一途径就是来自浮漂的上下摆动幅度,浮漂的上下摆动幅度不大,会明显影响钓者的判断,使钓者不能清楚的判断是否有鱼上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浮漂,用以解决现有浮漂使钓者不能清楚的判断是否有鱼上钩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浮漂,包括漂尾、漂身和漂脚,还包括:
管状腔体,设置于所述漂身内;
弹簧,放置于所述管状腔体内靠近所述漂脚的一端;
动力锤,放置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且当所述浮漂处于竖直静止状态时,所述动力锤与所述管状腔体的另一端之间有间隙。
其中,优选地,所述弹簧具体为压簧。
其中,优选地,所述弹簧具体为第一压簧;
所述浮漂还包括:
第二压簧,放置于动力锤的上方。
其中,优选地,所述动力锤的重量为0.5克~3克。
其中,优选地,所述管状腔体内套设有一内壁光滑的套管。
其中,优选地,所述动力锤具体为一球体或者圆柱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浮漂,利用弹簧和动力锤使浮漂放大了上下摆动的动作幅度,让钓手能够更加清楚的判断是否有鱼上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浮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浮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漂,包括漂尾1、漂身2和漂脚3,还包括:
管状腔体4,设置于漂身2内;管状腔体4能保证动力锤可以沿着弹簧弹力方向运动;
弹簧5,放置于管状腔体4内靠近漂脚3的一端;
动力锤6,放置于弹簧5的另一端,且当浮漂处于竖直静止状态时,动力锤6与管状腔体4的另一端之间有间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浮漂,利用弹簧和动力锤放大了浮漂上下摆动的动作幅度,让钓手能够更加清楚的判断是否有鱼上钩。
实施例一
其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弹簧5可具体为一压簧。
其工作原理为:当有鱼咬钩时,浮漂开始向下运动,压簧亦跟着向下运动,此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动力锤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到压簧上给压簧施加一压力;压簧将该压力传递给浮漂,使得浮漂加速向下运动,从而加大了浮漂向下运动的幅度,放大了浮漂的摆动动作,让钓手能够更加清楚地判断是否有鱼上钩。
实施例二
或者,优选地,如图2所示,弹簧亦可具体为第一压簧7;此时,上述浮漂还可包括:第二压簧8,放置于动力锤6的上方。
其工作原理为:当有鱼咬钩时,浮漂开始向下运动,第一压簧亦跟着向下运动,此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动力锤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到第一压簧上给第一压簧施加一压力;第一压簧将该压力传递给浮漂,使得浮漂加速向下运动,从而加大了浮漂向下运动的幅度,放大了浮漂的摆动动作,让钓手能够更加清楚地判断是否有鱼上钩。
其中,浮漂内弹簧和动力锤组合采集的信号不仅包括动作幅度信号,还有拉力信号,若鱼吃口表现在浮漂上的拉动幅度为5毫米,则由于动力锤压迫弹簧的作用可以让浮漂行程放大3至5倍,这样只要鱼咬钩拉动鱼线即可很明显反映到浮漂上,使浮漂行程放大。
另外,优选地,动力锤要具有一定重量,其重量优选为0.5克~3克,可以使得浮漂上下摆动动作放大效果更好。具体地,动力锤可以是球体、圆柱体或者其它合适形状的物体。
另外,优选地,管状腔体内还可以套设有一内壁光滑的套管,可以减小弹簧和动力锤与管状腔体之间的摩擦力,使浮漂上下摆动动作放大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洪元,未经成洪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