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3703.X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0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翁在新;沈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H04W48/08;H04W4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许伟群;郭放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无线网络 接入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发展,无线蜂窝网络热点区域业务和信令负荷很重,资源严重不足;针对此,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热点区域部署无线局域网络接入点(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ccess Point,WLAN AP),用于分流蜂窝网络数据业务,减轻蜂窝网络业务和信令负荷。
然而,虽然目前多数移动终端都支持无线蜂窝网络接入,但由于移动终端的电量有限,并且移动终端不断扫描WLAN网络会引发耗电剧增,为了增加待机时间,目前多数移动终端的WLAN网络自动扫描功能都处于人为或被动的关闭状态。在此种情况下,如果移动终端的WLAN网络自动扫描功能关闭,那么即使该移动终端处于WLAN网络覆盖的区域,其也无法自动接收到WLAN网络通知;而此时,如果发起数据业务,由于用户并不知晓当前区域是否有WLAN网络覆盖,所以其往往不会先通过人工方式先打开WLAN网络扫描功能尝试搜索WLAN网络,而会直接选择使用无线蜂窝网访问数据业务,这就会导致虽然在一些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已经部署WLAN AP,但实际上由于用户并不知道哪些区域有WLAN网络覆盖,故此WLAN网络的实际利用率较低,很难实现通过WLAN网络接入点来分流蜂窝网热点区域数据业务的目标,进而导致蜂窝网的业务和信令负荷仍然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提高WLAN网络利用率,降低蜂窝网业务和信令负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的可能方案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起的蜂窝网数据业务请求,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无线局域网络WLAN;如果存在,则
判断是否需要通过WLAN网络进行分流;如果是,则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允许接入的无线局域网络接入点AP列表,并将所述允许接入的AP列表通知所述移动终端。
可选的,所述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WLAN网络具体包括:周期性接收或在接收所述蜂窝网数据业务请求时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蜂窝网小区与WLAN AP的关系列表,该关系列表中记录蜂窝网小区与WLAN AP的对应关系;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起的蜂窝网数据业务请求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所在的蜂窝网小区查询所述关系列表;如果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在所述关系列表中存在对应的WLAN AP,则确定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存在WLAN网络;否则,确定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不存在WLAN网络。
可选的,所述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WLAN网络具体包括:周期性地或在接收所述蜂窝网数据业务请求时从远端服务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蜂窝网小区与WLAN AP的关系列表,该关系列表中记录蜂窝网小区与WLAN AP的对应关系;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起的蜂窝网数据业务请求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所在的蜂窝网小区查询所述关系列表;如果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在所述关系列表中存在对应的WLAN AP,则确定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存在WLAN网络;否则,确定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不存在WLAN网络。
可选的,所述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WLAN网络具体包括: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起的蜂窝网数据业务请求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所在的蜂窝网小区查询本地预设的蜂窝网小区与WLAN AP的关系列表;如果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在所述关系列表中存在对应的WLAN AP,则确定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存在WLAN网络;否则,确定移动终端当前所在蜂窝网小区覆盖范围内不存在WLAN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7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