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化酶法连续转化生产γ-氨基丁酸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3749.1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9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高智慧;任丽梅;余琼林;刘磊;王文芳;丁国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启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C12N15/60;C12N15/70;C12N9/88;C12N1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化酶法 连续 转化 生产 氨基 丁酸 方法 | ||
1.一种采用固定化酶法连续转化生产γ-氨基丁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以固定化重组表达的纤维素结合域-谷氨酸脱羧酶融合蛋白、简称“固定化酶”为酶源,浓度为0.05mM~0.15mM的磷酸吡哆醛存在的条件下,进行酶促反应,反应过程中,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固定化酶4mL/L至20mL/L,底物L-谷氨酸钠或L-谷氨酸为20g/L至50g/L,温度25至50℃,pH值为4至6,经酶法转化反应1h至4h生产γ-氨基丁酸,并进一步分离获得γ-氨基丁酸粉末或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化重组表达的纤维素结合域-谷氨酸脱羧酶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是:
首先,构建高效融合表达纤维素结合域-谷氨酸脱羧酶的基因工程菌株大肠杆菌BL21(DE3)-pET35b-GAD,即以大肠杆菌BL21的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谷氨酸脱羧酶基因,构建pET21(+)-GAD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随后将确认的GAD基因转入pET35b,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35b-GAD,再构建基因工程菌株大肠杆菌BL21(DE3)-pET35b-GAD,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
以上述重组基因工程菌株大肠杆菌BL21(DE3)-pET35b-GAD的细胞裂解液为起始酶源,经过纤维素载体吸附,完成固定化,得到固定化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谷氨酸脱羧酶基因来源于构建的重组菌株BL21(DE3)-pET21a(+)-GAD,该菌株具备可表达谷氨酸脱羧酶融合蛋白,并能够将L-谷氨酸或其钠盐转化为γ-氨基丁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素载体包括纤维素微球、纤维素凝胶、脱脂棉和滤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化酶采用纤维素结合域-谷氨酸脱羧酶融合蛋白特异性吸附固定的方式,或采用交联剂进一步交联固定的方式,其中交联剂为戊二醛,浓度为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酶促反应优选转化温度为37℃;优选转化pH值为5.5;优选转化时间为2h;底物L-谷氨酸钠或L-谷氨酸的用量优选分别为40g/L;辅酶磷酸吡哆醛浓度为0.1mM;固定化酶优选用量为8mL/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化酶源可重复使用15次以上,且在最佳的反应条件和体系下,连续转化10次,其催化底物转化率均能够达93%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启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启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7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感应加热钢丝风冷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物品立体存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