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母跑道之新设计方案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4100.1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5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佑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11/00 | 分类号: | B63G11/00;B64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母 跑道 设计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航母跑道之新设计方案,涉及一种军事领域的战舰技术。
背景技术
半个多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军事设计师们,在研制航母跑道的问题上,徘徊于一个舰载飞行员返航时着舰的安全问题,但却始终未能找出一个经济、安全而又合理的解决方法来,致使遭致多次的失败,而换得来的却是大批舰载飞行员因着舰失利而夭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航母跑道之新设计方案,系将提高安全系数为主要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新方案,它不但可使飞回到甲板上的舰载机B能够安全降落,保证不再发生任何事故;还可以缩短起飞时跑道的长度、以结束航母为舰载机着舰安全而无休止的加长跑道的梦魇。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新方案实施后,航母的跑道就可成为“全天候”起、降的跑道了,可谓是“一举三得”。
其具体的办法是:
1、避免舰载机B在降落时,其尾部的拉钩挂不上沙袋阻尼件的钢丝索,可将甲板的起始着落点处、开一个双曲线的大豁口G,以便尾钩能够伸下甲板,这就可以保证拉钩不再会与沙袋阻尼件的钢丝索“擦肩而过”了。再将跑道E营建成坡型跑道,舰载机B降落到甲板上之后,将会顺着坡型跑道E向上“冲刺滑行”,使其携带的动能、立刻转化成一部分位能、而迅速减低其速度;同时还允许飞行员此时踩下“刹机”而制动,使其速度更进一步迅速减低。由于允许驾驶员踩下“刹机”,故可以在机轮内装置一套“电动-发电”的电机,以利在驾驶员踩下“刹机”的同时,利用飞机B的动能而发电,产生出电能再反馈到舰载机B内的电池中,以达到使能量循环利用。(具体方法参见“全天候环保机场”专利,专利号为:201210042637.8)
2、由于在甲板上修建了坡型跑道E,就可以利用这条坡道当作起飞跑道,当舰载机B起飞时,因为处在高位,起步后,利用位能,可加速飞机的起飞速度,同时再给机轮内的电机加电、驱动机轮,舰载机B便可在有限的距离内升空。为了更便于舰载机B迅即升空,跑道的起始端可设计成“起翘型”的。
3、升降梯C也是设计成发电型的,利用返舰的舰载机B爬高后的位能,下降时发电,反馈回到舰上的电池中。
4、在建造坡型跑道E时,预先顺跑道的走向,并排、间隔一定宽度地、预埋几根钢筋,当遇到下雪天时,在钢筋上通上一定的电压,利用钢筋的铁电阻发热效应,以融化天上降下的雪花,此部分雪花将会随降随化成水,它会沿着跑道的坡道向下泄光,而不至于积水。
5、为了避免舰载机B起飞时、后轮陷入航母跑道E起始端的G槽中、造成舰载机B一时失衡而出事故,可以在甲板的G槽下,预装两块活动垫板H,当舰载机B起飞时,此两块活动垫板H收拢,将甲板“垫”平、而不致产生事故。
附图说明
图1:系航母之侧视图。
A——护栏
B——舰载机
C——升降梯
D——指挥塔
E——坡型跑道
F——舰身
图2:系航母之俯视图。
G——豁口
图3:系增加活动垫板的示意图
H——两块活动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1、制造航母时,在跑道的起始端,开一个双曲线形的豁口G,以利舰载机B的机尾在“着舰”时,下伸的拉钩容易“认槽”,而不至于错过挂上阻尼绳的钢丝索,(此刻的阻尼件之钢丝索,应该完全贴甲板而放,而无需再悬在半空、以免妨碍起飞的飞机飞离甲板)
2、在坡型跑道E高端的尽头,必须再安装一道结实的、带有弹性的护网A,以防止万一舰载机B冲过跑道而坠入海中。
3、在铺设坡型跑道E时,预先顺跑道的走向,并排、间隔一定宽度地预埋几根钢筋,当遇到下雪天时,在钢筋上通上一定电压,利用钢筋的铁电阻发热,以融化天上降下的雪花,此部分雪花将随降随化成水,它会沿着跑道的坡道向下泄光,不至于积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41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衬成像
- 下一篇:调节血糖血脂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