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印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4625.5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5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增田一美;中川雅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11/42 | 分类号: | B41J11/4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将记录介质以从第1运送部交接到第2运送部的方式进行运送之后使其停止在印刷部前方的印刷初始位置(印刷开始位置)上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这种印刷装置,已知通过与头部对置的压纸滚筒(压纸辊)、比压纸滚筒更位于上游一侧的牵引机构部、和比压纸滚筒更位于下游一侧的排出滚筒来运送印字用纸(记录介质)的打印机装置(参考专利文献1)。在该打印机装置中,在印字用纸的初始送入时,由于具有在牵引机构部和排出滚筒之间产生的印字用纸的松弛,因此通过预先实验所求得的补正值,使送纸量阶段性地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656号公报。
在这样的现有技术的打印机装置中,当因错误而导入比牵引机构部和压纸滚筒之间的距离还短的规格外的印字用纸时,会产生在牵引机构部和压纸滚筒之间不会良好地进行印字用纸的交接、从而上述的补正变成不能按原来那样良好地进行印刷的问题。在该情况下,当在压纸滚筒的附近没有设置传感器时,就不能够检测出给纸错误,从而存在会产生在压纸滚筒上直接进行印刷、或者印字用纸发生堵塞等故障的担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印刷装置,其即使是在因错误而导入比第1运送部和第2运送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还短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合适地处理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是从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一侧起顺序地配置第1运送部、第1检测部、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且将从第1运送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通过第1检测部进行前端检测,之后,运送规定的运送量,使记录介质的前端经过第2运送部、第2检测部和印刷部进行运送并停止在印刷初始位置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1基准量取得步骤,取得规定的运送量当中的与第2检测部和印刷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1基准运送量;第1实际量测量步骤,对从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运送停止为止的实际运送过程中的记录介质的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测量;和判定步骤,将第1基准运送量与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判定在记录介质上是否产生了运送错误。
根据该构成,将与第2检测部和印刷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的第1基准运送量和从由第2检测部进行的前端检测起到运送停止为止的记录介质的第1实际运送量进行比较。在该第1基准运送量和第1实际运送量之间的比较中,如果两者的运送量是相同的,则能够判定为记录介质被正确地运送,在两者的运送量是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过度运送或者运送不足。因此,利用判定结果,即使在例如因错误而导入了比第1运送部和第2运送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还短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合适地处理(管理)记录介质。而且,各自的运送量,在使用步进电动机进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用驱动的步数来表示,在使用旋转编码器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能够用脉冲数来表示。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在判定步骤中,在所述第1实际运送量比所述第1基准运送量大时或者小时,判定为运送错误。
优选地,还包括:取消步骤,在判定为运送错误的情况下,取消由印刷部进行的印刷。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因记录介质的前端溢出而被进行印刷或者在记录介质的前端产生比所希望的页边更大的页边的情况防患于未然。特别地,当溢出而进行印刷时,在喷墨方式的印刷部中,会由墨汁导致记录介质或者装置内被弄脏,在加热方式的印刷部中,压纸滚筒会受到损伤。
另一方面,优选地,还包括:补足运送步骤,在第1实际运送量比第1基准运送量小并判定为运送错误的情况下,实施追加的运送,所述追加的运送用于追加从第1基准运送量中减去第1实际运送量后得到的剩余运送量。
根据该构成,由于算出运送不足部分的剩余运送量且实施追加的运送,因此即使通过例如投入了短的记录介质而产生运送不足,也能够在其上进行合适的印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46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