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6540.0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1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正树;加藤宣和;本田洋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471 | 分类号: | H01R13/6471;H01R13/648;H01R13/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部件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3月29日、申请号为201010144925.5、发明名称为“连接器部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触点(销)的连接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关于输入销配置和输出销配置且在该连接器部件内部进行间距变换及排列变换的连接器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如上所述的连接器部件,有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120345号公报(专利文献1)或日本特开2007-080782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连接器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部件,其与上述的现有的连接器部件相比,进一步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部件,其具有多对由两个信号触点构成的触点对且具有接地部件。在连接器部件中,所述触点对配置为,在从该连接器部件的后端侧观察时,在横向上第奇数个触点对的后端和在所述横向上第偶数个触点对的后端在与所述横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位于互相分离的位置。接地部件至少具有干涉防止部。在从该连接器部件的后端侧观察时,干涉防止部位于所有的第奇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与第偶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从连接器部件的后端侧观察时,通过第奇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与第偶数个触点对的后端之间设置接地部件具有的干涉防止部,从而能够防止两触点对间的信号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插头式连接器及插座式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装配体的立体图。在此,图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为非嵌合状态。
图2是从底面侧观察图1的连接器装配体的立体图。
图3是从底面侧观察图1的插头式连接器的立体图。在此,构成插头式连接器的前侧连接器部件和后侧连接器部件分离。
图4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图3的前侧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前侧连接器部件的后视图。
图6是从底面侧观察图4的前侧连接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底面侧观察包含于图6的前侧连接器部件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包含于图6的前侧连接器部件的信号触点及接地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将图8的信号触点及接地部件分离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信号触点及接地部件的后视图。
图11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图3的后侧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变形例所涉及的接地部件和信号触点分离表示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接地部件和信号触点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配体1由插头式连接器2和插座式连接器3构成。在插头式连接器2上连接有电缆4,插座式连接器3搭载于基板5上。插头式连接器2和插座式连接器3以在X方向(前后方向)上互相能够嵌合或脱离的方式构成。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式连接器2由前侧连接器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部件”)10和后侧连接器部件20这两个部件构成。在此,后侧连接器部件20为收容电缆4的前端的部件,前侧连接器部件10为嵌合于插座式连接器3的部件。
如图4~图6所示,前侧连接器部件10包括:壳体110、保持于壳体110的信号触点130及接地部件150、用于锁定插头式连接器2与插座式连接器3的嵌合状态的锁定部件170、覆盖壳体110的底面的罩190。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信号触点130、接地部件150、锁定部件170及罩190均为金属制,但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锁定部件170若为具有同种功能(后述)的部件则即使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件为不同形状也可,由树脂等绝缘体构成也可。
如图6所示,壳体110具有:沿Y方向(横向)延伸的主要部分111、从主要部分111的Y方向两端沿X方向延伸的侧部112。在沿着Z方向(高度方向)观察时,主要部分111与侧部112构成大致“コ”字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6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钴酸锂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近红外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