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式耗能型电梯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7363.8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8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耗能 电梯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梯上的吸能安全碰撞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机械式耗能型电梯缓冲器,属于电梯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梯缓冲器主要有蓄能型缓冲器和耗能型缓冲器两种结构形式。蓄能型缓冲器指的是弹簧缓冲器,主要部件是由圆形或者方形钢丝制成的螺旋弹簧。蓄能型缓冲器只能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1m/s的电梯,而耗能型缓冲器适用于任何额定速度的电梯,适用范围广泛。
目前耗能型缓冲器主要是液压型缓冲器。然而液压型缓冲器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活塞杆轴心线与运动方向的夹角不能大于1°;2、液压油受环境温度影响,环境温度越高,缓冲性能变差;3、维护保养工作量大,液压油和密封件易损坏,需定期更换,当有2个以上液压缓冲器同时工作时,还应考虑压力油腔相互串通使油压平衡;4、外形尺寸大,拆装强度大。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缺点,而且这也导致了液压型缓冲器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开发一种免维护,不受环境温度影响,缓冲性能高,拆装方便,价格便宜的耗能型缓冲器对于电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式耗能型缓冲器,其结构简单、巧妙、合理,能够均匀、稳定地吸收碰撞能量,缓和对轿厢和乘员的冲击,从而达到保护轿厢和乘员的双重功能。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机械式耗能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导向杆、固定板、极软钢耗能阻尼器、导力槽管和顶板,所述导向杆竖直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导力槽管活动套接在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周围设置有至少三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竖直固定在底板上,每个固定板对应地与一个极软钢耗能阻尼器的一端连接,极软钢耗能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在导力槽管上,所述导力槽管顶端固定着用于承托电梯轿厢底部的顶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软钢耗能阻尼器与固定板连接的一端加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软钢耗能阻尼器是剪切型极软钢耗能阻尼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剪切型极软钢耗能阻尼器由至少一个剪切型面板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剪切型面板是由一个采用极软钢材料制成的板材向一个方向预加载制成,并且剪切型面板安装后的受力方向应与预加载方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软钢耗能阻尼器的材质包括延伸率在40%以上的极软钢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剪切型面板的形状包括菱形、矩形、圆弧形、肋板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及对应的极软钢耗能阻尼器的个数为四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力槽管的横断面为矩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发明的电梯缓冲器结构简单、巧妙、合理,其设置在升降电梯轿厢下方,通过底板固定在地面上,上端利用导力槽管来传递撞击力,由核心部件极软钢耗能阻尼器的变形来均匀、稳定地吸收碰撞能量,缓和对轿厢和乘员的冲击,从而达到保护轿厢和乘员的双重功能,填补国内外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机械式耗能型电梯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去掉顶板后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机械式耗能型电梯缓冲器的安装应用情况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机械式耗能型电梯缓冲器碰撞吸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机械式耗能型电梯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图6去掉顶板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1中的机械式耗能型电梯缓冲器主要由底板1、导向杆2、固定板3、加强筋板4、极软钢耗能阻尼器5、导力槽管6和顶板7等零部件组成。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导向杆2竖直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导力槽管6活动套接在导向杆2上;所述导向杆2周围设置有四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竖直固定在底板1上,每个固定板3对应地与一个极软钢耗能阻尼器5的一端连接,极软钢耗能阻尼器5的另一端连接在导力槽管6上,所述导力槽管6顶端固定着用于承托电梯轿厢底部的顶板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73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