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棉的模切去废料治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7634.X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9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扬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01 | 分类号: | B26D7/01;B26F1/3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去 废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棉的模切去废料治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半圆形、三角形泡棉的模切去废料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导电泡棉大多为正方形或扁平形,这样的导电泡棉在制作时直接用发泡好的泡棉采用分切方式切成设定的形状,然后再包裹上导电热熔布即可。而半圆、三角形的导电泡棉则一般采用泡棉热压成型后再包裹导电热熔布,其产能低,需要24小时热压设备,而其尺寸还容易反弹,不易管控和操作,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泡棉的模切去废料治具,通过采用该治具来裁切出半圆形、三角形的泡棉,提高半圆形、三角形导电泡棉的生产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泡棉的模切去废料治具,所述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的一侧边部上开设有供待模切的泡棉沿斜向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治具本体上还开设有供所述待模切的泡棉沿斜向插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均呈10°~80°,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具有能够供所述待模切的泡棉经所述第一凹槽沿竖直方向模切后的端部配合地插入的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治具本体上相对的两侧边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平行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将本发明的泡棉的模切去废料治具用于生产半圆形、三角形导电泡棉的生产中对泡棉进行模切,能够快捷地裁切得到梯形状泡棉,将该梯形状泡棉包裹上导电热熔布再经成型模具成型后即可得到所需的半圆形或三角形导电泡棉,这能够大幅地提高半圆形、三角形导电泡棉的生产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而且经该治具模切得到的泡棉生产的导电泡棉的尺寸不易反弹,具有更优的品质。该治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治具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一;
附图3为本发明的治具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二;
附图4为经本发明的治具模切后的泡棉的示意图;
附图5为成型后的导电泡棉的示意图一;
附图6为成型后的导电泡棉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3所示,一种泡棉的模切去废料治具,该治具包括治具本体1,该治具本体1的一侧边部上开设有供待模切的泡棉4沿斜向插入的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呈10°~80°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28°,这主要是根据待模切的泡棉4的尺寸要求来确定的。治具本体1上还开设有能够供待模切的泡棉4沿斜向插入的第二凹槽3,第二凹槽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呈10°~80°,第二凹槽3的槽底具有能够供经待模切的泡棉4经第一凹槽2沿竖直方向模切后的端部配合地插入的限位部31。在设置时,治具本体1上可设置多组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本实施例中仅设置有一组,且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分别设置在治具本体1的两侧边部上。
参见图2-6所示,采用该模切去废料治具时,首先,如图2所示,将待模切的泡棉4沿斜向插入第一凹槽2中,沿竖直方向靠着治具本体1的侧边裁切掉露出第一凹槽2的泡棉,然后,如图3所示,将待模切的泡棉4插入第二凹槽3中,其中将经第一凹槽2模切后的端部配合地插入第二凹槽3中的限位部31中,并沿第二凹槽3延伸的方向将上述端部抵靠在限位部31上,然后沿竖直方向靠着治具本体1的侧边裁切掉露出第二凹槽3的泡棉,这样便得到如图4所示的梯形状泡棉。在设置时,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的长度延伸方向可相平行设置,这样第一凹槽2和第二凹槽3的开口端一致,可以裁切出等腰梯形状的泡棉。当然,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在具体设置时需要根据所需生产的导电泡棉的尺寸形状来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扬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隆扬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76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