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7958.3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6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洪;彭莹;高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周期 信道 状态 信息 传输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多点协同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技术是指地理位置上分离的多个传输点之间的协作。一般来说,多个传输点可以是不同小区的基站,也可以是同一个小区基站控制的多个RRH。通过多个传输点之间的协作传输,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同传输点之间的干扰,提高用户特别是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下行多点协同传输技术方案主要分为两类:协同调度/波束赋形(Cooperative Scheduling/Cooperative Beamforming,CS/CB)和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
协同调度是通过传输点之间的时间、频率和空间资源的协调,避免或者降低不同传输点之间的干扰。小区间的干扰是制约小区边缘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UE)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协同调度通过降低小区间的干扰,可以提高小区边缘UE的性能。参见图1,通过三个传输点的协同调度,将可能会相互干扰的三个UE调度了到相互正交的资源上,有效的避免了传输点之间的干扰。协同波束赋形通过对协作小区内多个用户的赋形方向进行调度,使不同小区用户的波束方向相互正交,从而降低相互之间的干扰。类似于单小区的多用户多输入输出(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传输,协同波束赋形主要通过发送端的干扰抑制处理来实现。因此,为了抑制本用户的传输对其他用户传输的干扰,需要在基站侧获得协作小区的下行信道信息。
联合处理方案包括动态传输点切换和联合发送两种方式。动态传输点切换中,基站可以动态的切换向用户发送信号的传输点,从而每次选择最优的传输点传输数据。为了实现动态的传输点切换,基站需要通过反馈信道获得多个可选小区的信道信息,或者获得最优传输点的信道信息。联合发送方案中多个传输点同时向UE发送数据,以增强UE接收信号。参见图2,三个传输点在相同的资源上向一个UE发送数据,UE同时接收多个小区的信号。一方面,来自多个小区的有用信号叠加可以提升UE接收的信号质量,另一方面,降低了UE受到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这种方案要求UE反馈多个小区的信道信息,甚至还要小区间的相对信道信息,从而保证多个小区可以联合进行调度、预编码和数据发送。
在长期演进升级(LTE-A)系统中,UE根据基站配置的信息测量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估计出基站到UE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并计算出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信息、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信息和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信息反馈到基站;基站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触发UE进行非周期CSI的上报;UE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触发指令后,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反馈测量得到的CSI。如果小区配置了多个下行载波,基站还需要在触发指令中指示反馈哪个载波的信道信息。
为了支持多点协同传输,UE需要针对每个传输点分别测量CSI,这主要依靠基站配置的NZP(Non-zero-power)CSI-RS和干扰测量资源(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IMR)来实现。其中,NZP CSI-RS用于测量每个传输点的下行信道信息,从而估计RI、PMI和CQI;干扰测量资源通过ZP(Zero-power)CSI-RS配置,用于测量某个传输点或某个传输点集合之外的其他传输点对该传输点或该传输点集合的干扰信息,从而用于CQI估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7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