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疫纳米磁分离细菌毒素快速检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0338.5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晖;武力;杨海;曾宪东;王振华;冯汉利;张冰洋;徐家文;陈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王庆海 |
地址: | 43005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疫 纳米 分离 细菌 毒素 快速 检测 系统 | ||
1.一种免疫纳米磁分离细菌毒素快速检测系统,包括具有磁分离单元的液流单元、细菌毒素检测单元、气袋和收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磁分离单元包括捕获管和磁铁一,所述的捕获管壁上具有凹陷部,该凹陷部上安装磁铁一,
所述的液流单元包括样品池、两位三通阀一、两位三通阀二和蠕动泵,所述的两位三通阀一和两位三通阀二具有三个接口,两位三通阀一的接口一通过管路与样品池连通,两位三通阀一的接口二通过管路与磁分离单元的捕获管的一端连通,两位三通阀二的接口二通过管路与磁分离单元的捕获管的另一端连通,两位三通阀二的接口一通过管路与蠕动泵的吸入口相连,蠕动泵的排出口通过管路与样品池连通,
所述气袋的出口通过管路与两位三通阀二的接口三连通,
所述的收集管通过管路与两位三通阀一的接口三连通,该收集管底部安装有磁铁二,
两位三通阀一和两位三通阀二具有细菌毒素捕获和细菌毒素搜集两个工作状态,在细菌毒素捕获工作状态,两位三通阀一和两位三通阀二的阀芯分别封闭各自的接口三,两阀各自的接口一与接口二连通,在细菌毒素搜集状态,两位三通阀一和两位三通阀二的阀芯分别封闭各自的接口一,两阀各自的接口二和接口三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纳米磁分离细菌毒素快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菌毒素检测单元包括光电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微处理器和显示单元,光电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采集的细菌毒素的待测样品数据经过微处理器处理,最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出该细菌毒素指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疫纳米磁分离细菌毒素快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电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包括LED光源调理模块、滤光片、透镜、光电传感器、I-V转换电路、滤波处理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和AD转换器,所述的LED光源调理模块恒流芯片保证LED工作电流恒定,实现激发光源的稳定工作,激发光经过滤光片后滤去杂散光,然后通过透镜进行聚焦,聚焦后的光发射到细菌毒素的待测样品,经过细菌毒素的待测样品后的信号传到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采用小型光电倍增管PMT,光电传感器的微弱信号进行I-V转换后经过滤波、差分放大、AD转换,然后送入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一项所述的免疫纳米磁分离细菌毒素快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快速检测系统进行磁分离的磁性微珠采用包埋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南民族大学,未经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03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