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豆闭花授粉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0767.2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5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包世英;王丽萍;吕梅媛;何玉华;杨峰;郑爱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2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豆 授粉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蚕豆是豆科、蚕豆属中唯一的一个栽培种。蚕豆(Vicia faba),英文名为Horsebean,Broadbean,Faba Bean,是春播一年生或秋播越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胡豆、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罗汉豆等。蚕豆属于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蚕豆族(ViciaL.)。是这个属中隔离最好的一个种。蚕豆与巢菜属(ViciaL.)中其它各个种之间还无杂交成功的实例。与巢菜属中其它种比较,蚕豆的染色体较大,DNA的量也较大,但染色体数较少2n=12,其它种2n=14。
蚕豆起源于西南亚洲到地中海区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已有4000余年的栽培历史。蚕豆传入亚洲,以我国最早,最初传至欧洲,汉时(公元前二世纪)张骞通西域期间传入我国,由我国传到韩国、日本、印度,为近代的事。蚕豆驯化栽培的历史同小麦和大麦一样久远,至少在6000年以上。从位于土耳其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的大约公元前7000年的碳化蚕豆种子,是考古中发现的最古老的证明。蚕豆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不详,可能是在隋唐时期经西域传入,在中国的栽培历史约有2100多年。
背景技术
据FAO统计资料(FAOSTAT,2009),2001-2007年平均,全世界干蚕豆生产面积267.36万hm2,总产448.78万t,共有56个国家生产干蚕豆。蚕豆是我国除大豆和花生之外目前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的食用豆类作物。蚕豆在全国大多数省区都可种植,长江以南地区以秋播冬种春收为主,长江以北地区以早春播早秋收获为主。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除山东、海南和东北三省极少蚕豆种植外,其余25个省(区、市)均种有蚕豆栽培。
云南是我国蚕豆的主要产区,年种植面积300-500万亩,占全国总蚕豆生产面积的38.3%,居全国第一位;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曲靖市、昭通市)、滇东南(文山市)滇中(楚雄市、大理市),滇西(保山),分布海拔400~2700米的坝区及山区,其次是四川、重庆、江苏和贵州,种植规模在100-250万亩。除四川的甘孜一带有少量的春播栽培外,均为秋播栽培(每年9-10月播种,次年4-5月收获干籽粒)。
蚕豆种的授粉习性属于常异花类型,其异交率在25.75-56.14%之间,这就要求种性保持要在严格控制花粉传递的条件下进行,给种质资源研究、品种改良技术工程和良种繁育生产带来许多困难,要求在技术上、设施上有较大投资。为了有效坚决这一障碍性问题,我们开展了降低蚕豆作物异交率的相关研究,选择创制闭花受精变异基因型,即通过获得花器形态结构的变异,障碍导致异交的媒介-蜂的访问,从而阻止花朵间、植株间、品种间的花粉传授,实现自交授粉。通过改变蚕豆的授粉习性,可使一些优异的形态性状、籽粒性状、品质等优良性状得以稳定的保持,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品质及产量上表现出特有的优越性,从而提高蚕豆产品的经济效益;同时为蚕豆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品种选育及种苗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到的作物是蚕豆。蚕豆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茎四棱中空;偶数翼状复叶,一般有小叶2-4对;花为腋生,属于两性花,一般为常异花授粉作物。蚕豆花有旗瓣一枚在上方,形体最大;翼瓣两枚,体型中等大小,附于龙骨瓣两旁,中央有黑色或紫色大斑;龙骨瓣两枚在翼瓣内面。本项目研究的 “8137”花材料闭花受精技术中的8137,花器结构较特殊,是稀有的闭花授精类型:它的旗瓣、龙骨瓣大小和一般蚕豆植物的花器一样,但翼瓣明显退化缩小,仅有正常蚕豆花器的20%大小,并且退化的翼瓣紧抱龙骨瓣。这样就导致传粉媒介昆虫无法正常停留在花器上采蜜取粉,在花朵间、植株花器间传导花粉而导致异交。
闭花受精材料:具有“8137”花器结构。
使用“8137”材料的技术:包括遗传研究和品种改良等应用。
蚕豆的闭花授精特性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同时也没有闭花授精的品种和材料在生产上应用。本项目育成的蚕豆新品种“云豆8137”具有闭花授精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8137花图
图2是普通蚕豆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0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