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及防止后车追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0933.9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贺亮才;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亮才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B60K28/14;B60R19/26;B60R19/32;B60Q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3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 自动 保护 防止 追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行驶中的安全自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当代最普遍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它正在迅速向家庭和个人普及,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越来越多。随之而发生的各种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多的要算是撞车事故了。因此而造成的车毁人亡数量相当惊人。现在的汽车,特别是货运汽车,车头前面尽管都有一个保险杠,但它与汽车车身整体为刚性连接,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没有真正起到保险作用,其碰撞力直接作用到车上而使车子造成损坏,同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以上问题由中国专利号为97208274.3、题为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的这件专利基本解决。但是这种解决只有在直接碰撞时,由感应杆接受撞击力,再传到执行机构,实现自动熄火和自动刹车,并缓冲其撞击力,以实现汽车的自动保护。它的缺点是必须有接触撞击。在接触撞击时,汽车安全得到了保护,但其保护器的感应杆多少要受到一些损伤。后来,又有中国专利号为00225135.3,题为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的专利,它解决了行驶中的汽车在相碰撞前的瞬间能实现汽车的自动熄火与自动刹车。但是万一车辆相碰撞,即使也能实现自动熄火与刹车,由于惯性力的巨大,有可能还会造成车辆的损伤或人员的伤亡。后来的中国专利号为02223520的专利已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还是美中不足,即缺乏预警系统,对车前障碍物扫描的有效信号和无效信号的辨别能力不高;刹车后有反弹复位的可能等。这些不足又有中国专利号为200420034861.3的专利予以解决。但刹车用的微型电机和刹车之间还有一个带棘轮的滑轮,消除汽车碰撞力的装置还不够完善。
申请号为200710034498.3的发明专利,已实现了防止本车追尾,保护司乘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的目的,但是,该专利未实现防止后车追尾和保证后车超车安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及防止后车追尾的方法,保证司乘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包括测距扫描仪(31),弹簧减震装置,液压减震装置,熄火、刹车机构,微动互锁开关,电瓶(33),时速控制器(32),自动保护器的前面装有接收撞击的碰撞板(14),自动保护器后面的前槽钢(16)上设有碰撞销(15)以及分多级减震的多级剪断消能柱装置,电瓶(33)与时速控制器(32)连接,时速控制器与测距扫描仪(31)连接,扫描仪(31)分别连接报警器(34)、专用刹车电机(35)、发动机分电器开关(36),分电器开关(36)连接发动机(37);测距扫描仪(31)距障碍物的报警距离为100公尺,当车速为30-100公里/小时时,在1-30公尺处制动;报警器(34)与油门控制器(52)连接,专用刹车电机(35)与刹车(39)连接,专用刹车电机上装有断电控制器(53),测距扫描仪(31)与转向灯开关(29)连接;汽车前部安装有至少两个探头,汽车后部安装有至少两个探头和一个蜂鸣器,探头、蜂鸣器均与测距扫描仪(31)连接。
智能测距扫描仪,是一个智能型的控制系统。为了遇到障碍时能自动减速,从报警器连接一个油门控制器,连接油门,以控制供油量。
一种利用所述的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防止后车追尾的方法,该方法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当汽车后方的车辆进入设定距离时,汽车尾部的探头接收信号传入测距扫描仪,经测距扫描仪分析处理后,在汽车显示屏上显示图像或者距离参数,汽车的刹车灯提前点亮,汽车尾部的蜂鸣器发出报警声或者语音提示,警示该汽车后方的车辆拉开距离,保持安全车距;当达到安全距离时,汽车的刹车灯自动熄灭,蜂鸣器停止报警;当汽车后部的探头收到后方车辆转向灯打开的信号时,探头将转向灯打开的信号传给测距扫描仪,测距扫描仪提示后方的车辆要超车,当测距扫描仪检测到后方车辆达到安全距离,后方车辆转向灯开关按照安全距离延时复位时,超车完成;对于所述根据距离延时,即两车的距离由非安全距离到分离至安全距离的行驶时间为转向灯开关的延时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亮才,未经贺亮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0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晶法提纯氦气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金属网板绷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