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剂六苯氧基环三磷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43338.0 申请日: 2012-07-13
公开(公告)号: CN102766166A 公开(公告)日: 2012-11-07
发明(设计)人: 宝冬梅;刘吉平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7F9/6593 分类号: C07F9/6593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1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阻燃 剂六苯氧基环三磷腈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剂六苯氧基环三磷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阻燃剂的制备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磷腈是一类以P、N元素交替排列成为基本骨架的化合物,其独特的P、N杂化结构使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CTP)是环三磷腈的六苯氧基取代衍生物,是一种典型的环磷腈化合物,具有耐热、耐水解性优异、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阻燃效率显著等突出特点,已成为目前无卤阻燃研究的热点之一。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为浅黄色或白色粉末或结晶,可以直接添加到聚碳酸酯/聚丙烯腈(PC/ABS)树脂中制备出阻燃材料,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可达到30.0~33.0。也可以将其制成乳液,通过浸渍-烘燥法、喷雾法或涂布法用于纤维、纱线、织物的阻燃整理,添加到粘胶纤维纺丝溶液中得到LOI值为25.3~26.7的阻燃粘胶纤维。还有人将其用做阻燃协效剂与水合氧化镁复配对聚乙烯进行阻燃,氧指数测量结果表明,加入苯氧基磷腈化合物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氧指数。

国内外关于HPCTP的合成方法研究报道比较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方法是用活性极高的金属钠或NaH与苯酚反应制得无水苯酚钠,再与六氯环三磷腈(HCCP)反应制得HPCTP,收率约70%~95%,反应时间长达20~50小时。如美国专利US6518836、US6627122都是采用金属钠和苯酚在四氢呋喃(THF)中反应6h制成酚钠溶液,然后将此酚钠溶液滴加到含HCCP的氯苯溶液中,反应15h后,浓缩有机相,再次用氯苯溶解,之后多次碱洗、酸洗、水洗,脱除溶剂的产品,收率达到98.5%。这种方法虽然收率较高,但金属钠、氢化钠的使用会导致反应难以控制,反应前期放热剧烈,增加了危险性,同时反应时间长,操作过程较复杂,特别是后处理相当麻烦,三废较多,不利于环保。

第二种方法是将HCCP、苯酚、缚酸剂(无水磷酸钾、无水碳酸钾、三乙胺等)在丙酮或乙腈溶剂中反应,后处理需用疏水性溶剂精制处理才能得到产品。如中国专利申请00122363.1采用无水磷酸钾或无水碳酸钾作缚酸剂,在乙腈或丙酮中加入取代酚、HCCP回流反应1h~15h,冷却过滤蒸除溶剂后,再用乙酸乙酯溶解,碱洗、水洗、干燥,脱除乙酸乙酯得到不同的芳氧基环三磷腈;Ye CF等人(Ye C F,Zhang Z F,Liu W M.A novel synthesis of hexasubstituted cyclotriphosphazenes[J].Synth Commun,2002,32(2):203-209.)报道将HCCP、苯酚、无水磷酸钾等原料一起加入到乙腈中,82℃下加热回流反应3h,抽滤去除反应液中的固体,并用少量乙腈洗滤饼,收集滤液,然后旋蒸去除溶剂,残品用乙酸乙酯重结晶,产率约62%。

此外,专利USP5075453的报道了一种合成方法,以HCCP、苯酚为原料,采用氯苯作溶剂,以苯酚摩尔数1.5倍的三乙胺作缚酸剂,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合成了HPCTP。本方法使用了大量的三乙胺作缚酸剂,后期回收处理过程较复杂,且价格很高的催化剂回收困难,增加了生产成本。

这种采用不同类型的缚酸剂催化,在丙酮、乙腈等极性溶剂中反应的方法,产品质量好,但产率比较低(一般低于70%),反应使用的溶剂和缚酸剂的量较大,损耗严重,特别是溶剂价格贵,回收困难,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工业化生产。

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催化剂季铵盐(或季膦盐)在水与非极性有机溶剂组成的溶剂体系中进行相转移催化反应,反应完毕只需分层、洗涤、干燥、脱除溶剂等后处理步骤即可得到产品。如Y.W.Chen-Yang等人(《Ind.Eng.Chem.Res.》,1991,30:1314~1319)报道了在苯酚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入含相转移催化剂季铵盐的HCCP的氯代烷烃溶液,反应8h以上,然后冷却分层、水洗、干燥、脱除溶剂得到产品;而美国专利US4600791则采用在苯酚、氢氧化钾、季铵盐(或季膦盐)的水溶液中,滴加含有HCCP的高沸点的氯代烷烃(或氯代芳烃)溶液,反应21h后,静置分层,一次酸洗、碱洗、水洗、干燥、脱除溶剂得到产品。这种相转移催化法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间长,产品品质差,低取代物杂质含量高,收率只有70%~80%,且季铵盐或季膦盐催化剂用量大,价格昂贵,难以回收利用,导致成本上升,不利于工业转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33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