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电源系统空载并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4844.1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1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韩勇;刘文静;刘飞洋;游洲;李朋;罗秋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2J3/42 | 分类号: | H02J3/4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堆 控制棒 驱动 机构 电源 系统 空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反应堆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电源系统空载并车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二代加压水堆型核电厂中,普遍采用两套电动发电机组并联后供电给棒控系统的电源柜,经可控硅桥式整流,再将直流电压供给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线圈。由于电动机直接由厂用三相380V系统供电,不能进行调速,且两套电动发电机组的特性完全相同,在空载并车过程中常常因相位不能满足同步要求,需要多次并车才能成功,有时甚至要20次左右,也就是说需要将待并电动发电机组的接触器断开/闭合20次,这种频繁起停给电动发电机组和接触器带来较大的损害,同时也给系统运行带来较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空载并车的成功率,确保电源系统可靠稳定运行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电源系统空载并车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电源系统空载并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接通1号电动发电机组的电动机电源,从而启动1号电动发电机组,待其稳定运行后闭合电动发电机组的出线开关,此时1号电动发电机组处于空载运行;
(b)接通待并的2号电动发电机组的电动机电源,从而启动2号电动发电机组,在2号电动发电机组的启动过程中,同步装置投入运行,并自动检测1和2号电动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压、频率和相位,同时,同步表开始旋转;
(c)当同步装置在时间T1内检测出两套电动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压、频率和相位相同,则发出并车命令,将2号电动发电机组的出线开关闭合,两套电动发电机组并车成功;当在时间T1内两套电动发电机组不能同步,则断开2号电动发电机组的电动机电源,并进入步骤(d);
(d)在2号电动发电机组断电后的时间T2内,如果同步装置检测出两套电动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压、频率和相位相同,则发出并车命令,将2号电动发电机组的出线开关闭合,然后接通其电动机电源,两套电动发电机组并车成功;当在时间T2内两套电动发电机组不能同步,待2号电动发电机组完全停机后,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两套电动发电机组并车成功。
上述同步装置采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在传统并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台电动发电机组在减速过程中的并车过程,即如果两台电动发电机组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同步,则断开待并电动发电机组的电源,使两台电动发电机组之间形成转速差,从而达到同步的目的。
上述时间T1和T2是根据设备特性和调试试验来确定的,在确定了选用的设备之后,进行多次调试试验并记录结果,从而得出若干个两组电动发电机组输出电压、频率和相位出现相同时所需的时间;选取两组电动发电机组同时运行时,输出电压、频率和相位出现相同时所需的最长时间作为时间T1;选取待并电动发电机组断电后,输出电压、频率和相位出现相同时所需的最长时间作为时间T2;若时间T1和T2的取值小于试验中对应的最长时间,则在可能出现并车成功之前即进入下一步骤,从而影响并车成功率;若时间T1和T2的取值大于试验中对应的最长时间,则在不可能出现并车成功的情况下还在继续进行该步骤,从而无谓的延长了并车的时间,增大了并车所需成本。
本发明根据实际采用的电动发电机组的设备特性和调试试验结果,从而确定时间T1和T2的取值范围均为0-30s,且最佳取值为20s。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增加了在减速过程中的并车过程,极大的提高了空载并车的成功率,其空载并车的一次成功率可达98%以上,避免了频繁起停给电动发电机组和接触器带来较大的损害,确保电源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源系统的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48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