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频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6606.4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0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宁舒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5/01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田俊峰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频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小型化的双频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WLAN技术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也被越来越多的产品所重视。风头正劲的PAD(平板电脑或掌上电脑)类产品、大屏手机类产品以及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设备)类产品等,都要求可以更好的实现“随时随地通过WLAN上网”的功能。
上述各类终端产品中,天线作为实现其“随时随地通过WLAN上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收发性能,也即上网的速度及稳定性。目前业界大多是仅支持2.4GHz的单频天线,且天线较普遍的采用了传统的支架天线的形式。这些,既不能很好的同时满足802.11a/b/g的双频要求,也不能很好的在结构设计上实现更小的尺寸、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天线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频天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天线不能同时满足双频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频天线,包括:
天线馈电点,为天线与射频电路连接的位置;
馈线,连接天线辐射单元和天线馈电点,用于阻抗匹配;
天线辐射单元,用于接收和辐射电磁波;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谐振频率不同的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
金属地,所述天线的参考地。
进一步,所述天线为单极子天线;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投影区净空。
进一步,所述馈线为50Ω的阻抗控制线或同轴线缆。
进一步,所述阻抗控制线是直线、S线、折线或上述几种线的组合;走线是微带线或带状线。
进一步,所述天线馈电点通过匹配电路与射频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天线辐射单元为单层、双层或者多层;当为多层时,各层天线辐射单元之间通过埋孔、通孔或过孔相连。
进一步,所述天线设置在终端上远离噪声器件的区域,或设置在终端上手握区域之外的区域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金属辐射部分为矩形;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金属辐射部分为环形。
进一步,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为2.4~2.48GHz。
进一步,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为5GHz。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双频天线,其带宽能完全满足双频WLAN天线的需求,另外还具有成本低、尺寸易调整、高度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频天线的仿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频天线的仿真及实测回波损耗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天线不能同时满足双频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频天线,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双频天线,包括:
天线馈电点D,为天线与射频电路连接的位置;
馈线C,连接天线辐射单元和天线馈电点,用于阻抗匹配;
天线辐射单元,用于接收和辐射电磁波;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谐振频率不同的第一辐射单元A和第二辐射单元B;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单元A的金属辐射部分为矩形,以下称为矩形辐射单元A;第二辐射单元B的金属辐射部分为环形,以下称为环形辐射单元B;
金属地E,所述天线的参考地。
具体设计方案为:在终端产品的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电路板上留出一块无其它元器件布局的区域用于PCB天线的布局,PCB天线可以为单层或者多层板布线。天线通过馈线C及匹配电路与PCB电路主板上射频开关天线输入/输出管脚相连。正面的矩形辐射单元A和环形辐射单元B,一起构成天线辐射单元;由于采用单极子天线的设计方式,所以天线辐射单元的投影区要求净空;背面的金属部分,为天线馈线的阻抗匹配做参考地。投影区要求净空就是指在矩形辐射单元A和环形辐射单元B所在的印制电路板区域,各层之间没有金属及和元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66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间三氟甲基苯对氰基苯乙酮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储氢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