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示电动车辆充电站的状态、光导组件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8494.6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1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J.德贝尔;J.Q.科万斯;T.比德日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F21V8/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马永利;李家麟 |
地址: | 美国乔***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示 电动 车辆 充电站 状态 组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指示电动车辆充电站的状态、光导组件和方法。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该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具有:具有主体的壳体;以及光导组件,其适于显示电动车辆充电装置的状态。光导组件在光导的出光区域上生成并且显示一种或多种颜色、闪光或者它们的组合。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的锁定铰接盖配置。在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盖上的发光状态指示器的机械控制面板。在另一方面,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具有包含在盖下面的第一前腔中的一个或多个低电压端子,而高电压部件被提供在分离的第二前腔中。作为其他方面,提供了操作电动车辆充电装置的方法。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在2011年7月19日提交的题为“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PROTECTING USER IN ELECTRIC VEHICLE INSTALLATION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第61/509,156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整体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适于对电动车辆电气充电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并且具体地涉及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高油价的到来,汽车工业以选择电动车辆(EV)来作出反应。这些EV由电动机(或电机)推进,该电动机(或电机)由可再充电电源(例如,电池组)供电。EV包括全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二者。电动机具有优于内燃机的若干优点。例如,电动机可以转换来自电池的化学能的约75%来为车辆提供动力,而内燃机的效率相当低。EV在以电池模式操作时不排放排气管污染物。电动机提供安静、平滑的操作,强加速并且需要相对低的维护。
然而,大部分当前的EV在需要重新充电之前仅能够行驶约100-200英里。对EV的电池组完全再充电可能耗用约4至8小时。即使快速充电至约80%的容量也可耗用约30分钟。此外,随着电池组尺寸的增加,相应的充电时间也增加。可以使用电动车辆供电设备(EVSE)在所有者的住宅处进行EV充电,EVSE通常被称为电动车辆充电站。
这些EVSE可以安置在住宅处(例如,车库中),诸如安置在内墙或外墙、支柱或其他结构上,并且可以电耦接到住宅的电力负载中心。现有的EVSE可能耗用长时间以完成车辆充电,并且寻求改进的充电性能。此外,安置EVSE在某些情形中可能是困难的。而且,现有的EVSE设计并不趋向于用户友好。
因此,需要简单的、成本有效的和高性能的EVSE,以及用于操作和安置这种电动车辆充电站的改进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该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具有主体的壳体以及光导组件,该光导组件安装到主体并且适于显示电动车辆充电装置的状态。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该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和光导组件,该光导组件被配置成并且可操作用于在位于壳体外部的出光区域上生成并且显示指示电动车辆充电装置的状态的选自包括一种或多种颜色以及一种或多种闪光的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该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具有主体的壳体和盖,该主体具有前部和后部,并且该盖通过一个或多个铰链旋转地安装到主体的前部,该一个或多个铰链包括铰链元件,这些铰链元件容纳在伸长的套(pocket)中并且可操作用于在打开盖时在套中朝向后部滑动。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该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具有主体的壳体;耦接到主体的盖;主体中的第一前腔和第二前腔,通过打开盖可以访问第一腔并且当打开盖时第二前腔保持关闭;充电线缆,其从第二前腔出来;第一腔中的一个或多个高电压电端子;第一前腔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低电压端子;到位于第二前腔中的充电线缆的电连接和接触器。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该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具有主体的壳体;耦接到主体的盖;盖上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的发光状态指示器,其中盖没有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工业公司,未经西门子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84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