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8507.X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任沙浦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特别是一种红外触摸屏。
背景技术
红外触摸屏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包括导光屏、电路板、外框、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器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器交叉安装在高度集成的电路板上的两个相对的方向,形成一个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栅,导光屏通过外框固定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器上方。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持续地对二极管发出脉冲形成红外线偏震光束格栅,当用户在触摸导光屏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阻断了光束,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
红外触摸屏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适宜恶劣的环境条件,所以普遍认为红外线技术是触摸屏产品最终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市面上的红外触摸屏其导光屏的红外光反射面一般为平面,如专利号为US8,068,101 B2的专利《ON A SUBSTRATE FORMED OR RESTING DISPLAYARRANGEMENT》所述,其导光屏的红外光反射面为与水平面呈45°角的平面,这样的反射面存在以下缺点:
1. 为了尽可能增强红外光的反射光线,需要增大导光屏的厚度,这样既增加了导光屏的材料成本,而且也增加了配套的产品(如手机、电脑等)的重量;
2. 如果为了美观、经济而减小导光屏的厚度,红外触摸屏光线传输的光路就会变窄,从而导致光线弱,易受外界干扰,影响接受端的信号。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此进行研究,研发出一种红外触摸屏,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度薄、光线传输信号强的红外触摸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红外触摸屏,包括导光屏、电路板、外框、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器等,其中,红外发射管安装在电路板其中2条相邻的边上,红外接收器安装在电路板另外2条相邻边上,所述导光屏通过外框固定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器上方,导光屏周围四条边各包括若干个大小一致的抛物面,所述抛物面与导光屏下表面夹角为45°,抛物面水平方向横截面为抛物线形。
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器均位于所述导光屏抛物面的焦点上。
导光屏四条边上的抛物面个数等于其对应边上红外发射管或红外接收器的个数。
上述红外触摸屏因为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器均位于导光屏抛物面的焦点上,且抛物面向内倾斜45°,所以能将红外发射管发射的所有到达抛物面的光线,都水平射向红外导管屏对边的抛物面,而对边的抛物面将接受到的所有光线全部聚集到焦点上,即红外接收器中。与现有技术中只能将垂直于导光屏的光线传输到红外接收器相比,本发明不仅能将垂直于导光屏,而且能将倾斜于导管屏的光线经两个抛物面全反射后传输到红外接收器,因此可以将红外触摸屏做到很薄,而不影响其信号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说明书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的红外触摸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红外触摸屏横截面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红外触摸屏其中部分光路俯视图。
标号说明:
导光屏1;抛物面11;下表面12;
电路板2;红外发射管3;红外接收器4;外框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红外触摸屏,包括导光屏1、电路板2、外框5、红外发射管3和红外接收器4等,其中,红外发射管3安装在电路板2其中2条相邻的边上,红外接收器4安装在电路板2另外2条相邻边上,所述导光屏1通过外框5固定在红外发射管3和红外接收器4上方,导光屏1周围四条边各包括若干个大小一致的抛物面11,所述抛物面11与导光屏下表面12夹角为45°,抛物面11水平方向横截面为抛物线形。
安装在电路板2上的红外发射管3和红外接收器4均位于所述导光屏1抛物面11的焦点上。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屏1四条边上的抛物面11个数等于其对应边上红外发射管3或红外接收器4的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85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