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光材料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8623.1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6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汪映寒;包柏青;谢浩;李祝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柏鹤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20/18;C08F212/14;C08F212/12;C08F293/00;C08L53/00;C08K7/20;G02F1/1334;C09K19/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131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光 材料 聚合物 分散 液晶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电光材料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0.025~0.085份过氧化二苯甲酰、0.1~0.35份链转移剂、5~15份苯乙烯衍生物、20~60份丙烯酸酯Ⅰ组成;
所述的苯乙烯衍生物选自于对氯甲基苯乙烯、4-氟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
所述的丙烯酸酯Ⅰ如式Ⅰ所示,其中R1为C1-C6的烷基;R2选自于H或甲基;R3和R4独立地选自于H;
式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光材料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Ⅰ选自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己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光材料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转移剂如式Ⅱ所示,其中,Z1和Z2独立地选自于苄基、羧叔丁基、C12烷基或羧乙基,且Z1和Z2不同时为C12烷基,
式Ⅱ。
4.一种用于电光材料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0.025~0.085份过氧化二苯甲酰、0.1~0.35份苄基-1-丙酸-三硫酯、5~15份苯乙烯衍生物、20~60份丙烯酸酯Ⅰ组成;
所述的苯乙烯衍生物选自于对氯甲基苯乙烯、4-氟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
所述的丙烯酸酯Ⅰ选自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
5.一种用于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的基体材料,按重量份计,主要包括25~75份大分子引发剂、0.25~0.75份光引发剂和25~75份丙烯酸酯Ⅱ;
所述的大分子引发剂为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用于电光材料的聚合物;
所述的丙烯酸酯Ⅱ如式Ⅲ所示,其中R5为C1-C6的烷基;R6选自于H或甲基;R7和R8独立地选自于H;
式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的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Ⅱ选自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己酯。
7.一种用于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的基体材料,按重量份计,主要包括25~75份大分子引发剂、0.25~0.75份光引发剂和25~75份丙烯酸酯Ⅱ;
所述的大分子引发剂为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用于电光材料的聚合物;
所述的丙烯酸酯Ⅱ选自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用于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的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分子引发剂的用量为40~60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用于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的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的用量为0.4~0.6重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用于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的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Ⅱ的用量为40~60重量份。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用于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的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型号为1104、1110、1173或1105。
12.一种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80~120份基体材料、80~120份液晶材料和0.4~1.5份玻璃微珠组成;
所述的基体材料为权利要求5-11之一所述的用于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的基体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珠的平均粒径为10-3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珠为平均粒径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或30μm的玻璃微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柏鹤涂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柏鹤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86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