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U形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0997.7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8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宝根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F24J2/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形内管 太阳能 热管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尤其是一种用于集热器的内有金属U形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
二、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集热管普遍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即盲管。由它们组成的自然循环式热水系统往往依赖集热器与蓄水箱中的水温不同产生的密度差进行温差循环(热虹吸循环),其水循环速度不高,热利用率不高。
目前普遍使用的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内外管及连接处均为玻璃,内外管为刚性连接,内外管之间抽成真空,整只管子像一只十分细长的热水瓶胆,这种集热管由于内外管温差和加工工艺容易产生爆管,需要用热膨胀系数很小的耐热玻璃制作,工艺较复杂,成本高。
虽然在内管表面镀有涂层以提高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但是管内没有反射、聚光装置,且由于管内高温液体存在红外热辐射,其向集热管外辐射的热损耗较大,使太阳能热利用率不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集热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集热器的金属U形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使其具有使用可靠、不易爆裂、吸热面积宽、热利用率高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金属U形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其包括玻璃外管和插入玻璃外管内的内管构成,其特点是:所述内管为金属U形内管,其两个管口在同端并插入联集水箱中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玻璃外管内内表面朝向太阳的部分有半圆弧形的反射膜,玻璃内管位于反射膜的聚焦处,以将照射到反射膜上的太阳能反射到金属U形内管内;所述金属U形内管内壁上有搪瓷层,能有效防止金属内管内的红外辐射外漏;金属U形内管外壁上有搪瓷太阳能吸收膜,能快速有效到吸收照射到金属U形内管上的太阳能。
上述金属U形内管的内壁还设有一圈绕圆周均匀布置的筋,其既能加强金属U形内管的强度,又能使金属U形内管与管内的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加热效率。
上述金属U形内管上搪瓷的设置,还能使在玻璃外管与金属U形内管固定时,只需高频加热其接触部位,就能将搪瓷熔入其接触部位,使其密闭无缝隙;所述搪瓷还可以是玻璃粉,玻璃粉有微波吸收材料,能吸收微波,只需高频加热或微波加热其接触部位,就能将玻璃粉熔入其接触部位,使其密闭无缝隙。
上述联集水箱中有进水管和出水管,金属U形内管的两个管口分别作为进口和出口,进口与联集水箱的进水管连通,出口与联集水箱的出水管连通,以使水或空气由进口进入,从出口流出,实现循环加热。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该太阳能集热管用带筋的金属内管,既能有效防止金属内管的破损,使其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又使金属内管与管内的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加热效率;2)管内反射膜的设置,以及内管偏心设置,使太阳能聚焦到内管中,提高集热效率,且U形内管相当于两根内管,增加了受热面积,并增加加热水量;3)金属内管中的红外热辐射,可以被搪瓷和反射膜反射回去,减少热损失,热利用率高;4)U形内管插入水箱后能进行水或空气循环,提高加热效率,使其能用于自来水循环加热或空气循环加热。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金属U形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
对各幅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水箱;1a-上盖板;1b-中盖板;1c-出水口;1d-进水口;2-玻璃外管;3-金属U形内管;3a-螺母一;3b-进口;3c-螺母二;3d-出口;3e-筋;4-搪瓷太阳能吸收膜;5-搪瓷层;6-反射膜。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金属U形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金属U形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其包括玻璃外管2和插入玻璃外管2内的金属U形内管3。
联集水箱1中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管口分别为进水口1d和出水口1c,金属U形内管3的两个管口分别作为进口3b和出口3d,进口3b与联集水箱1的进水管连通,出口3d与联集水箱1的出水管连通,使水或空气由进口3b进入,从出口3d流出,实现循环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宝根,未经王宝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0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通讯装置及其通讯系统与来电通知模式控制方法
- 下一篇:自锁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