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的定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1334.7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1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壹岐友贵;贵志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6 | 分类号: | H02K1/16;H02K3/28;H02K3/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定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机动车等中的旋转电机的定子。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使用分段线圈来制作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已知有如下这样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将由成形为U字状的电导体构成的多段向定子铁心的槽插入后,将腿部分弯曲,并将段的端部彼此接合而构成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8840号公报
【专利文件2】美国专利第689441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车辆用旋转电机的定子通过电导体的U字成形加工、腿部的弯曲加工及端部彼此的接合(焊接)加工而形成线圈。因此,电导体的端部彼此以向轴向伸出的状态接合,从而定子因过渡部而在轴向上变大,且过渡部的长度变长,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抑制过渡部向轴向的伸出而能够实现定子的小型化,且通过使过渡部长度变短来抑制铜损,实现性能的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10),其具备:
具有多个槽(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槽23)的定子铁心(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心21);
分段化的多相线圈(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线圈50),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分段化的多相线圈具有分别插入到所述定子铁心的多个槽中且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多个线圈杆(coil bar)(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线圈杆25)、将同相的所述线圈杆彼此连接而构成过渡部的多个连接线圈(connect coil)(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线圈40),
各连接线圈具备配置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的内侧连接线圈(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侧连接线圈42)及外侧连接线圈(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侧连接线圈41),
各所述内侧连接线圈与其它相的外侧连接线圈在轴向上对置,各所述外侧连接线圈与其它相的所述内侧连接线圈在轴向上对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以第一方面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铁心的两侧设有一对基体板(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体板31L、31R),
在所述基体板的对置的外侧面(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侧面35)和内侧面(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侧面36)上分别形成有多个槽(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侧面槽37及内侧面槽38),
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的槽(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侧面槽37)中配置有所述外侧连接线圈,
在所述内侧面上形成的槽(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侧面槽38)中配置所述内侧连接线圈。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以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插入到各所述槽内的线圈杆具备沿径向排列的外径侧线圈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径侧线圈杆26)和内径侧线圈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径侧线圈杆27),
所述外径侧线圈杆和所述内径侧线圈杆中的一方的一端侧与所述外侧连接线圈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内侧连接线圈连接,
所述外径侧线圈杆和所述内径侧线圈杆中的另一方的一端侧与所述内侧连接线圈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外侧连接线圈连接。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以第三方面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径侧线圈杆的一端侧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内侧连接线圈连接,
在所述外径侧线圈杆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外侧连接线圈连接,
在所述内径侧线圈杆的一端侧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外侧连接线圈连接,
在所述内径侧线圈杆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内侧连接线圈连接。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以第四方面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板上,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同一槽内且供所述内径侧线圈杆及外径侧线圈杆分别插入的内径侧贯通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径侧贯通孔33)和外径侧贯通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径侧贯通孔32)沿径向排列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1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莓猕猴桃酒的酿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黑糯米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