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分离式低产液三相流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1338.5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8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庄海军;马水龙;周家强;刘慧东;袁智惠;贲亮;吴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3/34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米万泽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低产 三相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生产测井领域,尤其是一种气液分离式低产液三相流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三类油藏的油井均为低产液油井,单井产液一般介于1~5m3/d,含水50%左右或更低,并且普遍伴有脱气现象,因此油井内是油、气、水相并存,同时低产液井的另一特征是各相的产液不稳定,甚至是间歇产液,因此,产液量经常达不到用来测量产液量的涡轮流量计的启动流量,而使测量结果不准确;而且该类井产液中常伴有出沙现象,以涡轮流量计为代表的具有转动部件的流量计常出现沙卡现象,使流量计损坏、不能测量。对于低产液井的流体状态,传统的采用单一流量计及含水等的测量方法不能实现对油、气、水三相的正确测量,目前尽管有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比如超声波多普勒、光纤探针等方法,其中超声多普勒法用于三相流测量,是基于油泡和气泡在水中的滑脱速度差异进行油气区分,但由于超声波束与泡体表面的反射角度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变化,波束在油泡表面和气泡表面的反射波频率是一个较宽的频带,并且二则存在较大重叠,因此该方法不能对油和气做出清晰区分,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光纤探针法是依据气相与油水相的密度差异实现对气相区分,但光纤探针法是基于可见光条件,井下原油粘度、成分复杂,探针被原油粘附后便失去工作能力。因此上述方法还未能得到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低产液井油、气、水三相流量测量结果不准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式低产液三相流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气液分离,对物性显著差异的气相和液相分别测量,并根据测量过程各参数的相互关系,得到准确的油、气、水各分相流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液分离式低产液三相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三相流测井仪进行气液分离;
b、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通过气相流道流出的气相流量Qg;
c、测量油相流量Qo:集流器中心筒上设置若干个环形油-水界面测量电极,当油相在集流伞下方汇聚量逐渐增多时,油-水界面将下行,当油-水界面下行至阵列电极的第一个电极时,信号处理电路作一次时间标识,当油-水界面下行至阵列电极的第二个电极时,信号处理电路作第二次时间标识,阵列电极的电极之间的距离L、截面积S是确定的,通过时间T计算即可得到油相流量Q0;
d、测量水相流量Qw;
e、气相PVT校正。
所述的步骤b中的气相流量Qg的测量方法为:在气相出口上端设置一个超声探头,探头向下发出频率为f0的超声波,当气相流道内没有气体时,超声波在仪器壁及环形空间底部发生反射,探头接收的反射波的频率保持为f0,当气相控制阀打开后,气相以速度u向上运动时,超声波在气-水界面发生反射,由气-水界面发生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发生偏移,记为f’,f’是与气相流速相关联量,根据多普勒效应其关系可表述为:
Δf=f0-f'=2f0u(cosθ)/c (1)
其中,c是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θ是发射波与气-水界面的轴向夹角;
Δf是一个频带,将频带为Δf的测量信号的强度转化为电压V,并做单位时间积分,则可得到信号功率,从而将气体流量与测量信号功率建立对应关系,实现气体流量测量,其表述为:
其中,λ是与气相流速相关的修正系数。
所述的步骤d测量水相流量Qw,水相流量测量是建立在油相流量测量基础上,由多探针含水率计完成,假定油相由边长为lo的小正方体单元组成,设流道截面积为S,油相流量为V0,水相流量为Vw,则油相流速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13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器储油柜在线补放油装置
- 下一篇:控制器的管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