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用手机电池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1474.4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5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昌华;于卿枝;韩固勇;雷金果;张强;朱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昌华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 手机 电池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通用手机电池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有几亿人在使用手机,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通讯工具,它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随着大屏幕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的能耗增大,其待机时间大大缩短,也使得旅行充电器变成一种必备的工具。市场上现有的手机品种繁多,所用电池的规格大小也不尽相同,相应配套的充电器大小和结构也各不相同,由于每种充电器都是针对一种规格电池的,同一类型的电池,由于大小、厚度不同,使各种充电器之间不能实现互相使用,给手机用户带来许多不便。为此,解决同类电池能通用的手机充电器是当务之急,目前市场上也有许多通用型手机充电器出售,但这些充电器的技术缺陷主要在于每次充电时都要对电池进行重新定位,使用麻烦,实用性较差,因此有进一步改进的现实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通用手机电池充电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用手机电池充电器,该充电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改进充电器的壳体结构,对同一类型大小、厚度不同的电池能实现互换使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充电器由长方型充电器壳体、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组成。充电电路与弹性充电电极触头是通过双导线连接在一起的,充电器壳体由上、下两块盖板组成,上盖板的左侧与前侧有凸缘,其余部分为平面,凸缘的高度为6mm左右,左侧凸缘的宽度为3mm左右,前侧凸缘的宽度为20mm左右,在前侧的凸缘上有一道横向滑槽,两个弹性充电电极触头的滑动块嵌在该滑槽内,并能在滑槽内移动,平面上有两道平行的横向滑槽与两道平行的纵向滑槽及两块挡板,每块挡板下部有两根凸起的轨道,轨道嵌在滑槽内,与滑槽配合,两块挡板上各有一个定位螺钉,当拧松定位螺钉时,挡板下的轨道与上盖板的滑槽之间有活动间隙,挡板能沿滑槽自由活动,拧紧螺钉时,挡板就被固定。正是有了两块活动挡板及两条凸缘,在上盖板上形成了一个长方形凹槽,能够将充电电池固定在长方形的凹槽内,通过两个可移动的弹性充电电极头的滑块移动,可以为同型号任意尺寸的充电电池充电。
本发明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充电器技术方案中,由于充电器壳体的上盖板左侧与前侧各有一道高为6mm左右的凸缘,因此,其前侧与左侧是固定的,纵向移动的挡板可以根据电池的长度进行调节,横向移动的挡板可以根据电池的宽度进行调节,外加挡板上的定位螺钉,电池完全固定在充电器壳体上盖板内,不容易脱落松动,可通过活动的弹性电极头滑块的移动使电极触头对准电池的两极,可以方便地为各种尺寸规格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如果经常给同一规格的电池充电,将充电器的电极位置与两块活动挡板一次调整好后,该充电器就可以如专用充电器一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通用充电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通用充电器后侧剖面结构示意示图;
图3为图1中的通用充电器的右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手机电池充电器由弹性电极触头1、3、电极触头滑块2、4、滑槽5、8、10、12、16、凸缘6、17、指示灯7、横向挡板9、定位螺钉11、14、纵向挡板13、上盖板平面15、下盖板19、轨道18、20、21、22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在充电前,先松开两块挡板的定位螺钉11与14,使挡板9右移、挡板13后移,将手机充电电池放在上盖板的平面上,并使电池的左边与充电器座左侧的凸缘贴合,前边靠近上盖板的前凸缘,此时,根据电池电极的位置,手工拨动弹性电极触头的滑块2、4,使电极触头1与3与充电电池的两个电极片对准,然后,向前推动纵向挡板13,让纵向挡板挤压充电电池,当电池与上盖板的前凸缘距离为0.5mm左右时,拧紧定位螺钉14,调整横向挡板9,使挡板9与充电电池右侧贴合并拧紧定位螺钉11,就可以为电池充电了。充电完成后,从挡板13的凹槽处将电池轻轻向上拨动就能将电池取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昌华,未经黄昌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14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系统、定位设备和定位控制方法
- 下一篇:边缘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