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内外走线的鱼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1769.1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3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威;杨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均林 |
主分类号: | A01K87/00 | 分类号: | A01K87/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外 鱼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的钓竿,特别是一种可内外走线的鱼竿。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钓杆先由线轮出线,再由每节外的导眼穿出,引至竿尖,由竿尖出线,然后系钩挂饵垂钓。这种钓竿的缺点是附在竿身上的渔线极易缠绕,尤其是夜钓,渔线常常挂缠其他物体,让垂钓者十分麻烦。
而采用内走线钓竿,是由线轮(飞钓轮,手拨轮)放线,再由钓竿尾盖后部穿入,进钓竿管内至竿尖,由竿头出线,然后系钩挂饵垂钓。因此,渔线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内走线鱼竿的鱼线阻力还是较大,相对对于鱼线的使用寿命还是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内外走线的鱼竿,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实现内外走线的切换,且可以使一个规格的收线轮,适用于不同粗洗规格的鱼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内外走线的鱼竿,包括竿体,竿体的尾部通过锁紧接头或变径接头与收线轮连接;
所述的收线轮中,转轮通过轴活动的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用于与竿体的尾部连接的内走线口,内走线口一侧的壳体上还设有外走线口。
所述的内走线口出口处设有内走线口瓷环,外走线口出口处设有外走线口瓷环。
所述的内走线口处设有螺纹,内走线口通过螺纹与变径接头的螺纹连接。变径接头的另一端通过不同直径的螺纹与不同直径的竿体连接。
所述的内走线口处设有螺纹,变径套筒一端通过螺纹与内走线口连接;
摩擦套筒一端安装在变径套筒内,另一端设有多个分叉的摩擦片,该摩擦片用于套接在竿体的尾部;
锁紧套筒的内壁具有一锥度,该锥度用于将锁紧套筒压紧在竿体的尾部,锁紧套筒套接在摩擦套筒上,并通过内螺纹与变径套筒另一端连接。
所述的内走线口处设有螺纹,摩擦变径套筒一端通过螺纹与内走线口连接;
摩擦变径套筒的另一端设有多个分叉的摩擦片,该摩擦片用于套接在竿体的尾部;
锁紧套筒的内壁具有一锥度,该锥度用于将锁紧套筒压紧在竿体的尾部,锁紧套筒套接在摩擦套筒上,并通过内螺纹与设于摩擦变径套筒中部的外螺纹连接。
所述的壳体上与内走线口相对的另一端还设有手柄连接口,手柄连接口直接或通过锁紧接头或变径接头与手柄连接。
所述的手柄包括:
曲线手柄,其回转轮廓线为曲线;
尖尾手柄,其尾部设有尖锐的结构;
加粗手柄,其直径超过竿体的直径;
挂钩手柄,其尾部设有挂钩。
所述的收线轮中,转轮通过齿轮轴与壳体活动连接,转轮与齿轮轴固定连接,摇把通过增速机构与齿轮轴连接。
所述的齿轮轴上还安装有阻尼调节器。
所述的阻尼调节器为单向阻尼调节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内外走线的鱼竿,通过在收线轮上同时设置外走线口和内走线口实现了鱼竿内外走线的切换,从而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例如在开阔的环境,使用外走线的方式,鱼线的阻力小,使用寿命长。而在树枝较多,环境复杂或者夜晚垂钓的环境,则使用内走线的方式,避免鱼线和鱼竿的缠绕。设置的锁紧接头的连接方式,可以适应大部分的鱼竿,尤其是尾部螺纹段较短的鱼竿,连接稳定可靠。变径连接头、变径套筒和摩擦变径套筒的设置,可以使一个规格的收线轮适用于不同粗细的鱼竿,从而降低了收线轮的库存,即不用准备各种型号的收线轮,而只需根据鱼竿,采用不同变径的变径连接头、变径套筒或摩擦变径套筒即可。设置的手柄连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手柄,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例如尖尾手柄,可以插在现场的泥土中,设置的挂钩手柄,其上的挂钩,可以用于将鱼竿挂在现场的树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收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收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收线轮的高速收线传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收线轮的另一种高速收线传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优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锁紧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另一优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另一可选的锁紧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与曲线手柄连接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与尖尾手柄连接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与加粗手柄连接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与挂钩手柄连接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均林,未经杨均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17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电子连续捕鼠系统及安全捕鼠栏
- 下一篇:犬用嘴套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