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挂钩增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3509.8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6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魏亮;杨常文;杨波;胡扬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8 | 分类号: | G02B6/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振伟;王黎延 |
地址: | 40112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挂钩 增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挂钩增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缆挂钩安装的挂钩增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信业务发展迅猛,光缆建设及维护量日益增大,挂钩作为承载光缆的一种最常用的器件,使用量非常巨大,但随着使用年限增长,部分挂钩往往会因外力(如风力)或自身弹力脱落而导致光缆下凹。目前光缆下凹的现象很多,因此必须进行挂钩增补,这是维护规程的要求,也是确保网络安全的需要。
传统的增补方法一般有两种:其一是使用上杆工具爬上电杆,再用滑板滑至挂钩脱落处进行增补。其二是利用长梯直接搭在脱落挂钩处的钢绞线上,从梯子爬上增补挂钩。
制作并利用一种工具,让较为复杂的挂钩增补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即一个人在地面上就可以轻松完成5、6米高的挂钩增补,变得相当必要。目前,已有类似的工具出现,如公开号为CN2304205Y公开日期为1999年1月13日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缆挂钩增补器,该增补器由U型架和接杆组成,U型架及接杆均采用10cm的圆钢加工,U型架上设有扭簧、拉簧、立耳、拉钩等,主要是运用扭簧、拉簧等的弹力来固定挂钩。
公开号为CN2879223Y公开日期为2007年3月14日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讯便携式增补器,主要由卡头和接杆组成,卡头呈方形结构,设置一V型槽,用于固定挂钩,接杆由多节组成,采用插栓连接。
上述两项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其目的主要是:一个人在地面上完成挂钩增补,解决传统挂钩增补方法存在的缺点,其设计思路均是:利用杆头完成挂钩的固定,利用接杆升高完成增补。但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光缆挂钩由一根扭形钢丝和一个塑料托盘组成,扭形钢丝两端各有一个弯钩,一端弯度较大,称为“死钩”,一端弯度较小,称为“活钩”,两个钩的钩孔是错位的,在操作时,必须先挂死钩,再使挂钩发生一定的形变,使得两个钩孔在一条直线上(不错位),并利用挂钩形变后的反弹力,才能挂上活钩,从而完成整个挂钩的挂接。在挂钩发生形变的过程中,挂钩会产生一定的弹力,如不对挂钩进行充分的固定,挂钩会因形变后的弹力而跳出V形槽。因此可以确定:要达到在地面完成挂钩增补操作,杆头的设计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杆头要有一定的强度(牢固性)。2、杆头必须牢固地定位挂钩(在挂钩发生形变过程中,也不会因为自身弹力而跳出杆头),便于完成挂钩的形变,3、完成增补后可轻松将杆头与挂钩分离开。
基于上述对挂钩的形状、形变以及操作过程的分析,发现上述两项发明所公开的增补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公开号为CN2304205Y的发明中,增补器杆头为U形架,并利用扭簧、拉簧及拉钩固定挂钩,在挂钩发生形变之前,可较好地固定挂钩,但在挂钩发生形变时,因扭簧及拉簧有“让性”,挂钩不易达到预期的形变;另外,在完成增补后,因两只拉钩将挂钩的两条支臂牢牢钩住,不易使杆头与挂钩分离开,这都会增加操作时的难度。
公开号为CN2879223Y的发明中,挂钩器杆头为方型,上端为V形槽,需将挂钩置于V形槽内固定,其实质就是利用方形盒的一条对角线的两只角来固定挂钩的两条支臂,但事实上,挂钩的两条支臂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利用方盒的对角线是很难固定的,在操作时,挂钩可能会因形变时产生的弹力跳出V形槽,操作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钩增补装置,能稳定地将光缆挂钩等固定于挂钩增补装置中,从而将挂钩顺利增补到固定线缆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挂钩增补装置,包括杆头,所述杆头包括能容置挂钩的容置部和设置于所述容置部上能分别夹持所述挂钩两支臂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还设有压接所述挂钩支臂的压接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容置部一端的二卡臂,所述二卡臂在任一卡臂所在的平面的投影呈交叉状;所述压接部包括压板和压槽;所述压板和所述压槽分别设置于所述二卡臂相对的卡臂面上。
优选地,所述压板设置于卡臂上的位置高于所述压槽设置于卡臂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二卡臂的远离所述容置部的端部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放置挂钩支臂的定位沟。
优选地,所述二卡臂的远离所述容置部的端部弯曲而形成所述定位沟。
优选地,所述容置部为筒状。
优选地,所述容置部为中空的四方体筒状结构,所述夹持部形成于所述四方体结构一端的两相对的面上,所述二卡臂分别位于所述两相对的面上,分别沿所述两相对的面的上端部的两四边形面的对角线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35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